牵引床下闭合或小切口行PFNA、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微创理念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比较髋动力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类型、术前原发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24个月,平均11月.PFNA组、DH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有显著差异,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组、DHS组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组的优良率优于DHS组.结论:两者有各自的优点和适应证,都是治疗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好方法,PFNA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更有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 对研制的快速成型可盘旋形人工髓核进行力学等性能测试,检测人工髓核假体与人体正常髓核的性能差异,为其应用研究提供数据.[方法] 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了PVA可盘旋型人工髓核假体,尺寸分别为10×6×5mm,10×6×4mm,10×6×3mm.对假体进行了体外脱水、溶胀试验,以及模拟植入试验.采用雄性家猪,随机分为三组:健康对照组、髓核摘除组和人工假体植入组.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中相邻节段关节囊破坏与相邻节段远期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完成的56例单节段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的患者,包括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38例,腰椎不稳6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年龄25~56岁,平均38岁。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检查在预防颈椎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临床患者,均行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手术,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在完成减压手术后,通过术中超声检查探查双侧神经根,对于存在神经根压迫的情况进行椎间孔减压操作。具体方法为使用椎板咬骨钳,顺神经根走形,于椎间关节之间咬除部分骨质,以此扩大椎间孔容积,减少神经根后方骨质对神经根的顶压作用。对照组在完成减压手术后,不进行术中超声检查,不进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椎后路双开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4例,男性29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1.2岁,平均病程4.3年.术前病变节段:双节段1例,三节段9例,四节段29例,五节段15例.其中累及C2~C3节段15例、C3~45例、C4~5 54例、C5~6 54例、C6~7 52例.
目的:比较不同胶原支架中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的细胞存活、增殖能力和分化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在体外构建Ⅰ型、Ⅰ/Ⅱ型混合和Ⅱ型胶原支架,观察其显微结构、孔隙率及降解特性。从健康雄性大鼠尾椎提取NPMSCs,分别采用细胞微球、Ⅰ型胶原、Ⅰ/Ⅱ型混合胶原、Ⅱ型胶原支架培养,其中细胞微球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骨肿瘤科骨巨细胞瘤患者165例,术前均行穿刺病理确诊。手术方式为病灶刮除植骨、病灶刮除植骨水泥、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病灶刮除者视情况决定是否内固定;病灶刮除者刮除干净后磨钻再磨去周围皮质骨1mm、松质骨10mm,瘤腔苯酚酒精灭活;瘤段切除者距肿瘤外30mm截骨。分析复发风险与campanacci分级、手
目的:探讨四肢骨转移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四肢骨转移瘤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有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关节置换组为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组为单纯内固定或肿瘤刮除内固定骨水泥植入,术后根据患者原发肿瘤情况进行综合治疗。评价围手术期并发症、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后功能评分(MSTS评分)、假体在位率及生存率。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损伤的病人恢复自主排尿后,由于膀胱长期残余尿量过多导致急性肾盂肾炎的护理途径。马尾神经综合征是腰椎伤患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腰椎管相对或绝对狭窄,从而引起神经组织的广泛病理变化,产生以鞍区感觉、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为主,伴有坐骨神经痛或双下肢感觉、运动部分或完全功能障碍的症侯群。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共9例髋关节翻修患者,术前行患侧髋关节和股骨上段CT薄层(厚度1㎜)扫描并重建,进行3D打印1:1实物模型。根据实物模型评估髋臼侧骨缺损的量而决定植骨方式(同时决定取自体髂骨量多少和是否双侧取)、评估翻修髋臼杯放置的合适位置、术前设计髋臼杯外展角、术前设计颈干角、评估人工髋臼杯大小和重建所需钛网髋臼杯大小(
[背景]前交叉韧带(ACL)缝合修复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撕裂的经典方法,但因治疗结果不佳,自上世纪90年代此方法几乎已被放弃,而改用ACL重建.然而,ACL修复可以保留原始的神经血管支配和原有止点结构.[目的]探索一种关节镜下ACL生物和生物力学增加的缝合修复技术,促进断裂ACL愈合.[方法]本组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7~46岁,平均25.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