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一站式增强检查对肝脏双供血血管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脏一站式增强检查对肝动脉、门静脉血管显示能力及价值。材料与方法 48例肝脏动态增强检查患者,均进行了动脉期、门脉期增强扫描,并对扫描原始图像分别进行了最大信号投影(MIP)重建,对腹腔动脉干血管、门静脉血管进行分析。结果 44例患者动脉期、门静脉期最大信号投影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肝动脉血管、门静脉血管的整体效果,与DSA对照显示肝动脉3级以上分支中无统计学差异,在显示4级以上血管显示有统计学差异。门静脉显示整体效果优于经肝动脉门静脉造影。
其他文献
Purpose Epicardial fat is the adipose tissue between myocardium and visceral-layer of the pericardium,which secrete various bioactive factors and play the role of promoting inflammatory and atheroscle
故障现象:开机正常,踩下透视脚闸显示器上没有图像,无其他异常现象。故障分析与检修:开机状态下透视,X线指示灯亮,组合机头有嗡嗡的电流声,为了验证是否真正有X线射线产生,将一块CR机的IP板置于影像增强器之上,再在IP板上放置一块万用表,踩脚闸透视曝光2-3秒钟,将IP板用CR机读出,发现CR显示器上的万用表图像清晰,说明小C臂输出X线正常。进一步曝光测试发现,在自动透视模式下,对不同的物品透视,k
目的 探讨肺内癌性淋巴管炎(PCL)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并评价其对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54例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PCL患者均经HRCT检查,对所有患者 的HR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组患者中,HRCT扫描或多或少显示了下列征象:向心性分布多边形结构(83%),"U"或"Y"型的线样致密 影(55%),支气管血管束增粗(88%),叶间裂结节样增厚(59%),磨玻璃样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arget/filter combinations,different exposure modes and parameters on radiation dose and image quality in digital mammography.and choose optimal exposure p
目的 通过不同宽度探测器CT的模型实验进行比较,评估16cm宽体探测器CT对线束硬化伪影的减少效果。方法 体模包括9支含有不同浓度碘溶液(20,10,0 mgI/ml)的硬塑料试管(直径18mm),将浓度最高者(20 mgI/ml)置于塑料体模的中心,其余8支按浓度梯度依次等距环形排列于体模周边。选择头颅协议相同条件下进行扫描,分别使用我院拥有的四种不同探测器宽度的CT机型扫描:1)16cm宽体探
目的 儿童急腹症是临床十分常见且风险极高的一类疾病,但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且症状进展迅速导致定位及定性诊断都比较困难,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45例急性肠梗阻患儿影像学资料,总结儿童急性肠梗阻病因的MSCT特征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增强检查对于儿童急性肠梗阻部位的显示和病因的诊断价值。
Purpos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arget/filter combinations on radiation dose and image quality in digital mammography,and choose optimal exposure parameters to ensure image quality and redu
会议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在数字脉冲透视整复中的辐射剂量优化,为降低小儿在X射线透视整复中的辐射剂量提供一种切实可行、易于实现的方法.方法 首先利用回肠及盲肠在内的新鲜猪肠1m(10段)行预实验,根据肠套叠定义人为模拟、制作肠套叠,行空气灌肠诊治时脉冲率分别设定为7.5P/s、3P/s、1P/s多次实验,观察图像质量及诊断、追踪整复效果.收集实验者60例,分为A(脉冲率=7.5P/s)、B(脉冲率=3P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学龄前高热惊厥儿童患者胼胝体进行检测分析,以研究可能存在的微观结构异常变化,并观察患者临床特点及与上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组学龄前高热惊厥儿童患者25例,对照组25例,均进行颅脑磁共振弥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分别于胼胝体膝、体部、压部设置感兴趣区,测量出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胼胝体膝部(FA=0.600
目的 探讨眼眶影像分区及CT、MRI征象在鉴别眼眶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01例眼眶占位性病变临床及CT、MRI资料,统计各种病变的病理分类,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按照四分区法对眼眶占位性病变进行分析,了解良、恶性病变在眼眶各区的分布情况,分析病变部位、形态、边界、与周围结构关系、MRI信号、CT密度、钙化、眶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