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豫北地区强浓雾成因分析

来源 :河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dt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的6h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月14日我国中东部大范围大雾天气从环流背景、动力和热力机制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类型属于典型的辐射雾,中高层稳定的环流形势、低层的暖平流和地面的弱冷空气扩散为本次大雾提供了稳定的层结和弱风条件;逆温层的出现和大雾关系密切;近地面弱的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水汽的聚集和向高层输送,中高层的辐散下沉运动一方面有利于近地面的辐射降温,另一方面使得水汽稳定在中低层,有利于大雾的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利用地面、探空和物理量等资料,对2013年1-2月雾霾天气长时间维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上锋区偏北、冷空气活动偏弱,中纬度环流平直、多短波槽活动影响河南,地面弱气压场、风速较小,是雾霾形成和长时间持续的环流背景条件;地面要素的变化对雾霾的生消和维持有不同的影响.物理量场上,比湿、温度平流、垂直速度、Ω不同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大气的变化特征,与雾霾的形成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T-1np图上探空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至7月1日南阳城区灾害性大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副高主体边缘的高温高湿环境中;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非常明显,包括中低层西南风急流的建立、冷空气的参与,特别是地面辐合线的存在对不稳定能量的触发作用显著;强回波对应强降水,雷达图上降水回波的列车效应非常明显,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关键.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Micaps常规资料、雷达回波等气象资料,采用天气学和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13年5月25-26日河南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空槽东移促使西南涡东出是这次暴雨形成的主要环流背景;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散度场配置和高层负涡度、低层正涡度的涡度场配置引发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动力条件;整个降水过程中,南阳整层水汽充沛,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水汽条
L波段雷达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人机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在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故障.根据实践经验,分析了L波段雷达4条亮线两两不齐、方位或仰角角度指示不正常、仰角驱动告警、距离跟踪告警、放球过程中信号变弱、高仰角丢球、示波器无4条亮线、计算机和雷达不通信、信号太强等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从2007年起洛宁县开始建设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行8个,它们在防灾减灾、精细化预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成,后续的维修维护必不可少,通过对洛宁县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以来常见的数据传输故障,电源故障,采集器故障,雨量传感器故障,温湿度传感器故障,风向风速传感器故障等的维修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区域气象站的维修维护提供参考.
气象探测环境是确保测报数据准确的基础,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来偏僻荒芜的气象站变成了城市或城镇的主要地段,各种开发区和住宅区的建设,使气象站四周不断有楼房矗立起来,气象站的探测环境日益恶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气象部门应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气象法
近年来,许昌市各区、乡镇相继建成一批多要素自动站和单要素自动雨量站,实现了雨量、温度和风向风速的加密观测,可有效进监测局部小尺度天气.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区域自动站维护管理方面的经验:对辖区所有乡镇雨量站进行编号;邀请每个乡的办公室主任为联络员,并对乡镇雨量站联络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乡镇雨量站的简单故障由它们排除,大风、扬沙、浮尘等天气过后,也由他们及时清除雨量器中的灰尘和杂物,并检
利用武陟国家一般气象站2008-2012年逐日的草面温度、地面温度和气温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县草面温度平均值、极端值、均方差特征以及草面温度与地面温度、气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武陟县年平均草面温度日较差的大小和纬度、季节、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有关;在晴天少云状况下草面温度与气温、地面温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地面有积雪时地面温度与草面温度的年平均绝对差值最大,阴雨天气时草面温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河南省由西南低涡诱发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低槽及槽前的正涡度平流的动力作用所伴随的垂直环流导致了大尺度环流系统热力结构的变化,温度平流是使后倾斜压扰动发展的原因;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有利于上升支的加强,造成强垂直运动的发展,为暴雨的发生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充沛的水汽输送和有利的动力条件导致强降水的生成;自由大气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商丘地面自动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降雨资料以及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3年5月25-26日发生在商丘的一次区域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沿海高压脊加强阻挡的作用下,由高空配合西风槽、中低层沿切变线自西南向东北移动的西南涡及低空西南急流和东南急流和地面气旋的共同影响,造成了商丘这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中尺度雨团是造成大暴雨的直接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