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检测牛奶中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残留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究

来源 :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喹诺酮类(QNS)和庆大霉素(GEN)均为广谱、高效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因此是我国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中常用的兽药,也常被添加到饲料中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1,2].随着这两类药物在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应用,其残留问题日趋严重,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不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如QNS可引起恶心,呕吐,影响软骨发育,GEN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还污染环境、影响新药开发和临床用药,而且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及畜禽产品的出口;更为严重的是动物性食品中残留较低浓度的药物容易诱导人类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不利于该类药物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为严格控制这两类抗生素在动物源食品中的残留,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信誉,我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对这两类药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MRLs)均作了明确规定[3].因此,研究这两类药物的残留检测方法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用于动物源食品中QNS和GEN残留检测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免疫分析法[4]和色谱-质谱联机等仪器检测方法[5].免疫分析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快捷、成本低廉及现场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其他免疫方法如ELISA相比,样品前处理简单,不需任何仪器,结果可在5-10 min内获取,且对操作人员没有专业要求,非常适合现场大批量样本的筛选.目前国内外还未出现可同时检测QNS和GEN两类药物的胶体金免疫方法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为建立同时检测牛奶中QNS和GEN两类药物残留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采用棋盘法最终确定抗体标记的最佳pH值和最佳抗体用量,并首次对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单抗进行混合标记.[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牛奶中13种喹诺酮类药物和庆大霉素的检测限均为20 ng/mL.牛奶样本直接检测,无需处理,整个过程5 min内完成.[结论]采用该方法和HPLC-MS/MS对60份牛奶盲样进行对比检测,阳性样品全部检出,同时筛选方法未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说明二者的测定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现场大批量样本的快速检测和筛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黏菌素对小鼠周围神经毒性的毒性作用机制以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其毒性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黏菌素模型组和NGF保护组.黏菌素模型组小鼠每天尾静脉注射硫酸黏菌素15 mg/kg,分2次给药;NGF保护组在黏菌素给药基础上加用NGF 36 μg/kg,分2次给药;对照组腹腔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d后,检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神经行为学变化(步态评分、后肢支撑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蜂胶口服液的急性毒性,确定蜂胶口服液对SD大鼠的经口LD50;通过30天亚急性毒性试验评价蜂胶口服的亚急性毒性,得出其未观察到有害毒作用剂量(NOAEL),探寻受试物的靶器官.[方法]急性毒性试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经口给予3000 mg/kg、2273 mg/kg、1722 mg/kg、1304 mg/kg、988 mg/kg b.w
[目录]探讨外排泵对鸭疫里氏杆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1株对5种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性较低的鸭疫里氏杆菌,在含药的MH琼脂平板(含5%新生小牛血清)中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羰酰氰间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m Chlorophenyl-hydrazone,CCCP),选择两个不同的浓度100μmol/L和5mg/L,测定CCCP存在情况下,β-内酰胺类药物对鸭疫里
[目的]纳川珠利是一种新型三嗪类抗鸡球虫化合物,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药性基础.为进一步评估其在靶动物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纳川珠利的临床和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保障人类食品安全.[方法]试验采用80只浦东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通过在标准饲料中全程添加本品0、3、15、30 mg/kg,观察化合物对鸡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等指标影响,评估其对靶动物的亚慢性毒性作用.[结果
[目的]兽医临床中,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50%的猪只死亡,鸡的死亡率约为3.8%-72.0%,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临床控制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药物之一,长期大量使用导致细菌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使耐药性水平传播的风险加大.通过对新疆乌市某规模化猪场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进行PMQR因子检测,了解在新疆乌市猪源菌中PMQR因子的存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降低细菌耐
[目的]获得cfr基因阳性大肠杆菌IncA/C质粒pSCEC2的全核酸序列,并分析cfr基因的遗传背景及新的传播方式.[方法]2010年从猪场分离到1株cfr基因阳性大肠杆菌,通过S1-PFGE、Southern杂交、接合转移试验、电击转化和质粒复制子分型等方法对pSCEC2质粒进行研究;同时采用454 GS-FLX测序仪对pSCEC2质粒进行序列全测定.[结果]最终获得一个全长为135,615
[目录]调查我国广东省珠三角地区鸭疫里氏杆菌耐药基因及整合子的携带情况,揭示各类耐药基因和整合子在鸭疫里氏杆菌中的流行情况,从分子水平分析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本研究主要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鸭场的患病鸭中分离纯化得到103株鸭疫里氏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菌株中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药物常见染色体及质粒上的耐药基因以及Ⅰ、Ⅱ、Ⅲ类整合子的携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对致病性蛇源彭氏变形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和泰乐菌素对彭氏变形杆菌的MIC是10μg/mL,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多西环素的为20μg/mL、头孢曲松钠、哌拉西林钠、氨苄西林钠、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林可霉素对彭氏变形杆菌的MIC均>80 μg/mL.多西环素和哌拉西林钠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MIC是20μ
[目的]本实验旨在对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筛选,以期为猪肠外致病大肠杆菌耐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1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其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提取此菌株基因组构建PairedEnd测序文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一步突变耐药株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Pm一步突变株进行筛选,并对其氟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进行检测.进一步测定羰基-氰-间氯苯腙、利血平对临床分离株和一步突变株的耐药性逆转,并结合体内环丙沙星蓄积和外排试验对其药物转运系统的存在进行初步确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