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蛋白与大豆蛋白的制备及功能性质比较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ecom_god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溶酸沉法与膜超滤分离技术制备菜籽蛋白得到3种蛋白:pH=5.8沉淀蛋白(RP5.8)、pH=3.6沉淀蛋白(RP3.6)与膜超滤菜籽蛋白(RPs),并对菜籽蛋白的特征和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大豆分离蛋白(SP)的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溶酸沉法得到菜籽蛋白比传统碱溶酸沉提取菜籽蛋白含量高8.31%;不同菜籽蛋白组成不同,RPs分子量范围16~70KDa,而RP5.8主要为18~25 KDa与32~47.5 KDa两部分蛋白,RP3.6蛋白含量最少。主要分布在16~25KDa;菜籽蛋白与大豆蛋白相比,溶解曲线有较宽的等电点区间,超滤蛋白的溶解性最好,且菜籽蛋白的乳化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均优于大豆蛋白。
其他文献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的重要粮,菜作物。现在,中国已是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的第一大国,2000年种植面积400万hm2,总产量6628.2万t,其中,中国北方马铃薯种植面积占55.3%,总产量占54.4%,内蒙古自治区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中国北方的马铃薯主要种植在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平原地区,适宜机械化种植,是大规模生产马铃薯的良好基地。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已列为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出口农产品。多年来我国花生生产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播种面积不断增加、单产和总产量持续提高;花生利用途径逐步扩大,需求量逐年增加,花生供给和需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还是世界最大的花生出口国。要做大做强花生产业,克服目前花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建议从加强国家政策支持、推动花生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加快花生加工增值步伐以及搞好花生经营、
黄曲霉抗性与花生种皮结构有显著相关性,高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种质上下种皮结构完整,蜡质层厚,气孔小且少,感病种质种皮结构与之相反。研究表明,高抗黄曲霉侵染花生种皮SOD酶与CAT酶变化趋势相似,以高感种质酶活件变化幅度较大。POD酶在花生中期前相差不大,后期随抗性增加酶活性变化明显。不同抗性种质种皮中的MDA含量在中后期增加幅度存在显著差异,高感种质增加较慢。
用不同化学诱变剂处理花生,对获得的M2材料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油酸/亚油酸比值进行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发现化学诱变剂处理对花生脂肪、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含量增加5%以上,脂肪含量可提高5%或降低近3%,油亚比可提高0.7。因此认为,花生品质改良中化学诱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应用SSR标记技术构建2005-2006年度湖北省区试品种指纹图谱,20对引物对56份参试冬油菜新品种进行PCR扩增,获得99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4.9条,多态性比率平均达到83%,PIC平均值为0.5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参试品种在相似系数0.74处被划分为A、B、C三大簇。其中A簇包括17份品种,B簇包括31份品种,C簇含有8份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华中农业大学H系列参试品种独为一簇,中国农
本文阐述了高油花生研究与推广的重要性,对我国及河南花生推广品种的含油量进行了分析,对几个高油品种的表现及推广情况进行了说明。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花生含油量和油脂品质是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育种家追求的目标。脂肪酸的组分及其比例是决定花生油脂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其中油酸和亚油酸是花生的主要脂肪酸成分,均为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被认为是平衡植物油脂耐储性和营养品质的首选脂肪酸,为此,高油酸和高油酸亚油酸比值(油亚比,O/L)花生新品种的培育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研究表明,大豆、棕榈、玉米等作物种子不同部位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
使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检测青油菜中的7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甲萘威、灭多威)。100%甲醇作为净化液,使用在线净化C18小柱完成净化。使用电喷雾质谱(ESI-MS)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检测7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甲萘威、灭多威的检测限分别为5、15、3、8、6、4、12 ng/mL。使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根部病害,最早发现于1737年英国地中海西岸和欧洲南部,并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在我国,根肿病主要分布于浙、苏、皖、鄂、湘、赣及两广等地,发病率最高可达35%。近年来随着蔬菜栽培面积的扩大和全国范围的种子流通,根肿病的发生和危害范围已经从十字花科蔬菜、油菜等常见作物扩展到花卉和其他栽培及野生植物,并在四川主要油菜、蔬菜产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此,本文根据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和四
为系统探索油菜和蚕豆病虫害持续控制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02~2007六年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36组油菜蚕豆多样性间作与单作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各组试验油菜蚕豆多样性间作比单作对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对蚕豆赤斑病、蚕豆锈病和蚕豆斑潜蝇有显著的控制效果,而且因多样性间作很好地改善了油莱和蚕豆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了蚕豆叶片的光合效率和蚕豆持续同氮供氮能力,从而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