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钢渣中环境敏感元素在海水中溶出的试验研究

来源 :2007年中国钢铁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l521fn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一定粒径的转炉钢渣中金属离子在自然海水中的溶出吸附进行了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钢渣溶液随着振荡时间的延长,pH呈现递增趋势;Zn、Mn、Al、Cu四种元素基本表现出溶出特征,Fe、Cr、As、 Pb、Hg、Se、Cd等元素表现出吸附特征,Ca、Mg的含量虽然有所波动,但在实验时间范围变化不太显著;进一步延长振荡时间发现,溶液的pH变化不大,大部分金属离子浓度都呈现降低的趋势,另外实验中还发现一些其他微量金属元素的溶出,如Ni、Mo、Co略有上升。不同浓度钢渣溶液振荡48h后,pH略有增大,Mn,Cu ,Zn ,Al随着钢渣用量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基本表现出溶出特性,Fe、Cr、As、Pb、Hg、Se、Cd金属离子呈现出随着钢渣用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主要表现出吸附特征,所有元素均未超标,为转炉钢渣的海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构建低碳交通体系,保持与土地利用良好协同发展关系,并形成紧凑、友好、易达的城市交通环境空间与城市肌理,促进绿色可持续交通发展是当前交通规划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昆明呈贡低碳示范区城市规划,通过对传统交通规划问题导向的基本分析与认知,运用新城市主义的理念及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研究低碳交通的实现途径,提出呈贡低碳示范区交通规划目标,构建路网、公交、慢行、停车和交通控制5大方面综合协调可持续的交通体
旅游休闲已成为新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游客”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旅游、观光、游憩活动中。游客活动对于城市交通的需求与影响日益显著,要求在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中须综合考虑游客活动产生的交通需求。本论文以杭州的游客出行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出行特征、旅游交通认知两方面对游客出行开展调研,总结了游客出行的交通特征与需求。从“供需协调、整体优化”的角度,进而提出旅游交通与城市交通相整合的城市交通策略,即
选取资本、资金、劳动力要素投入作为输入项和经济、社会和技术溢出产出作为输出项构建城市外资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运用DEA模型对2000年以来中国31个省会城市外资利用效率及其时空演变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省会城市外资利用效率并不理想,存在“效率陷阱”现象;2)目前我国省会城市外资利用综合效率普遍相对较低,技术效率相对较好,规模效率居中,且三者的地区差异均较为显著,大多数省会城市处于
作为长春市旧城中面积最大、现状问题最复杂、与普通市民最息息相关的居住片区,其改造牵动着一座城市的神经。随着旧城改造工作的深入,长春市旧城改造逐步从以历史街区和商业街区为主向居住片区拓展,从商业开发为主、经济利益至上向改善城市环境、惠及百姓生活转变,“民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平阳街区改造中,按照“少拆少建”和“旧房新区”的民生工程基本原则,通过公共空间营造,多元文化交融、公共设施建设等措施,切
温瑞塘河是温州的母亲河,不是独立的一条河流,而是由庞杂的水网构成的城市内河体系。这种内河体系的生态系统、文化资源、景观空间正受到城市发展与扩张带来的冲击,其服务功能也在发生变化。文章分析温瑞塘河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从整体宏观角度系统性的研究其与城市的关系,架构温瑞塘河保护规划项目的框架和区域发展策略,在城市内河保护与功能规划方面提出总体思路和探讨。
人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已达成共识,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历史遗存在高楼林立的中心区中该如何找寻其位置及新的意义仍是规划者在不断探索的难题。于家堡南站城市设计期望历史的保护能以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去面对现代城市结构的变化,不是消极的保存,而是通过其特殊的个性为整体地区的都市景观多样性作出贡献,打破现代高层空间高密度塔楼带来的匀质性和专断感,这种保护不回避经济价值的矛盾,通过功能更新适应市场和现代城市服
建筑之于城市空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适应时代发展的建筑设计者应具备从城市层面上驾驭建筑设计的能力,协调建筑与环境、与城市的关系,完成建筑对城市环境的积极介入。建筑学教育体系显然应依此进行相应调整。城市类课程对建筑设计的作用为何,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城市类课程应如何设置,这是建筑学教育中应探索和讨论的问题。我对建筑学专业城市类课程设置提出了改革思路。在建筑设计入门阶段设置城市类基础课程可使学生了解建筑
受地形阻隔、历史发展及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大都市周边一些资源较优的非城市化地区在新的历史机遇下,逐渐以独立新城的名义重新定义。推动这些地区发展的复杂势力必然导致这些地区的发展是多维度、多目标的。而独立新城的建设也受生态、资源、交通等多因素的制约。本文以青岛即墨东部的蓝色硅谷核心区为例,分析新时期相对独立新城在规划建设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探析其在规模控制、交通策略、空间形态、资源瓶颈等方面的规划思路
城市滨水区在国外被认为是现代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多数城市有滨水地段,同时在规划工作中经常遇到城市滨水区的设计问题,因此把滨水区规划设计做为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通过对于实际工程中关于滨水区城市设计方面问题做一总结,与大家探讨。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不仅是人们聚集活动的物质空间,也是承载人们感情的精神场所。本文从城市中人的感情需求入手,以诠释公共空间本质及探讨符合这一本质的设计方法为目的,从全新的角度解读公共空间的内涵及其在城市中的作用,提出城市Q空间1的新理念。认为公共空间的实质是容纳和抒发人们的感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们提供亲密接触的场所,并通过“聚人气、造意境”的元素设计传达出空间本身的“可爱”。同时,以北京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