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外研究性学习初探

来源 :第十届全国混凝土结构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尝试,文中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意义;确定了混凝土结构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实施步骤及考核措施;并就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聚碳酸酯膜为基体的乙醇氧化酶膜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乙醇氧化酶固定在聚碳酸酯膜上构筑了一种乙醇氧化酶膜。在pH值7.5的条件下,该酶膜对乙醇溶液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01-2.5 mM,灵敏度为4.683uA/mM,响应时间为10 s。同时,本文对酶膜的操作稳定性以及抗干扰性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及抗干扰性。
艾滋病(AI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仍无能够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物。本文对基于纳米MnO2的无电子媒介DNA生物传感器用于HIV的测定进行了研究。
该文着重分析配筋结构物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裂缝控制对耐久性的影响,并探讨(GBJ10-89规范)在裂缝控制验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该文通过对GBJ10-89及TJ10-74规范裂缝控制标准的分析,对新旧规范进行了可靠性探讨及对比,提出了正常室内环境下裂缝控制标准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标准建议。
根据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和教学模式,分析了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中应引导学生建立结构设计的整体概念,形成合理的知识框架网络,加强对规范的熟悉与理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定期举办毕业设计讲座,以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改革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在分析该校实践教学不足的基础上,按照实践类课程的组成以及在实践环节设计上的特点,对实验、实习、设计、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等进行改革,探讨和总结了所取得的成绩,为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针对混凝土结构教学特点、当前课时数实际和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两种虚拟实践教学的方法:课堂虚拟实验教学和在线虚拟课堂,前者通过在课堂中通过动画剖析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并运用典型图片,阐释混凝土结构计算的工程性和经验性特点。其次通过在线虚拟课堂,提供同学们在线自学、在线测试和在线答疑等功能,进一步促进同学们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本文结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提升课内教学质量和效果,总结出一些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通过交流以期获得进一步提高。
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完善课程设计考核方法。为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实践和指导提供借鉴与参考。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课程群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在内容上与力学基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具备一般工程结构课程共有的特点。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力学基础课与混凝土结构课程问的联系,强化力学知识是设计基础的思想;加强结构工程课程间的联系,强调工程设计的共性;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