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教育界学术群体特质及其社会结构探析(1910-1922)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 世纪末20 世纪上半期是美国教育学术职业化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教育学术共同体及其秩序成为规制美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有限维度,本文作者以全美大学教育教师学会为例,重点分析20 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学术传统形成时期大学教育界学术群体在家庭背景、出生地区、学校教育(学校的性质和地区分布)、高等教育(大学的性质以及地区分布)、留学经历、所获学位或知识结构、婚姻状况、工作经历和工作机构、担任职务等方面的分布特征,以探究美国教育学术奠基时期教育学者群体的基本特质和社会结构图谱。
其他文献
会议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和总体观,它的诞生对历史学家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战后,女性主义教育史学作为西方教育史学的流派异军突起,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传统的妇女教育史学之间产生了冲突和对抗,其根源在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之间的对立.20 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呈现,人们开始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此时,马克思主义对以新史学面貌示人的妇女-社会性别教育史提出了挑战,然而,妇女-
影视史学是继比较史学、计量史学、心理史学和口述史学之后,又一个出现在欧美史学大家庭中的“新生代”,它以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而受到史学家的亲睐,在当今教育史学研究重心转向民间日常生活的趋势下,影视史学大有作为。
20 世纪后半期,美国教育史学界受德国注重观念史研究传统,以及法国注重科学史和编年史研究传统的影响,开始由注重学校教育的理性进步史观向注重知识、权力以及社会改革之间关系的研究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引起了教育史研究的思维方式的变革,而且也引发了教育史研究的主题和研究内容的变革。
作为典范的世界一流大学,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四所大学的卓越影响表现在:崇高的学术声誉、顶尖的国际知名度、悠久的学术传统、不断的创新力。它们的发展历程虽然在时间和特色上不尽相同,但给人们提供共同而深刻的启迪。那就是: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历史的积淀、秉承传统并形成发展特色、确立学术自治地位、跟随时代不断创新以及具有国际性。
“十二表法”自颁布以来在罗马共和时期的几百年里一直是儿童教育的教科书。立足于“十二表法”条文的教育具有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和语言教育三种功能。共和末期法律、道德和语言的变化造成“十二表法”教科书地位的丧失,“十二表法”儿童教育的历史现象由此消失。
美国教育史的叙事通常以英属北美殖民地教育的发轫为起点,而忽略了17 世纪前北美原住民的教育历史。事实上,这是一段不应被忽略的历史,因为美国教育史既有欧洲教育的源头,也有北美前殖民地时期原住民教育的源头——这是美国教育的本土基础。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而深刻认识美国教育有重要意义。
美国新保守主义教育变革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莫衷一是,它在加强课程标准设置、问责制等对教育的集权控制外,也给予教育更多的市场参与空间。本文想要探讨究竟在近几十年的美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政府是如何参与其中的,行使了哪些权力以及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
会议
会议
美国殖民地时期教育深刻影响着公共学校运动。殖民地时期普及学校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初步实践是公共学校运动兴起的重要前提,对学校的公共资助奠定了征税办学的基础,教育世俗化的进程造就了非教派性学校,地方自治的传统与州监管的学校体系密切相关。殖民地时期教育对公共学校运动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各地普及学校教育情况不均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