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功、HCR RNA关系的探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际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binbay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及HCV RNA定量的关系,以期为CHC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19例9种不同中医证型的CHC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HCV RNA定量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运用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研究证型与肝功能、HCV R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湿热内蕴型的ALT、AST、ALB、TBIL、DBIL均值最高,与其它证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的AST/ALT。比值、GLO均值最高,与其它证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型CHC患者间的HCV RNA定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C的中医证型归属与肝功能各项指标有一定的关系,与HCV RNA定量的水平无关,故临床上可考虑将肝功能作为CHC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指标,但尚不能把HCV RNA载量的高低作为CHC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蝉农利水方治疗肝硬化并大量腹水,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明确其作用优势,尝试提出本病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本临床研究观察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限水限钠、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应用抗生素等基础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蝉衣利水汤口服治疗,两组均采用15天为一疗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体质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联系,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与HLA-DRB1、DQA1基因多态性的联系,通过调节病理体质,延缓或抑制病情进展。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5例,进行中医体质分型:47例阴虚质和58例非阴虚质,105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术,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留取血标本,检测HBsAg、HBV-DNA、HBeAg及肝功能,采用
目的:观察中医药抗HBV的作用,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23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6例用在基本方加辨证论治为治疗组,78例肌注干扰素为对照组,观察治疗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03%,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总结:中药有抗HBV作用,治疗乙型肝炎有优势。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协同效应。方法:对中国汉族初治慢性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展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分为试验组(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利巴韦林+中医药治疗方案)和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利巴韦林+中药安慰剂),治疗48周,分析治疗至24周的数据。结果:研究共纳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45例(试验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为慢乙肝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应用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慢乙肝患者的临床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再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慢乙肝中医临床信息的特点、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中药辨证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各组中医证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2.男女性别构成有显著性差异。3.各证型之间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
进一步寻找和吸收治疗丙肝的有效方案是临床的迫切需求,包括积极吸收各种替代医学的治疗成果,尤其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医药治疗丙肝有其特色和优势,如何进一步体现和挖掘中医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这些优势,如何形成一个能够推广使用的、安全有效的慢性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其研究意义极其重大。在此背景下,根据慢性丙型肝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和治疗瓶颈,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中单独设立了中医药防治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侯分布规律及病机。方法:选择300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分别填写中医证侯调查表,进行辩证分析。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10种证型,10种证型及出现频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肾虚型(31.90%)、脾虚型(20.41%)、肝气郁结型(16.92%)、肝胃不和型(8.60%)、肝胆湿热型(7.37%)、肝阴虚型(6.59%)、湿热中阻型(5.96%)、湿困中焦型(
目的:观察中药益肝复胃汤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肝病并胃粘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7例慢性肝病并胃粘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原发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益肝复胃汤配合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9%;对照组总有效率6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肝复胃汤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肝病并胃粘膜病变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目的:观察中药抗丙肝颗粒联合“长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丙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皮下注射长效干扰素并口服利巴韦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抗丙肝颗粒,以24周为疗程。结果: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ALT、AST等生化指标,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瘀血内生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适时适当的合理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病情演变及预后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提出久病体虚者,宜益气养血活血;湿热久郁者,宜清热凉血活血的观点,同时要根据不同主症,灵活选用活血化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