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遗保护的第二条腿

来源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暨2013年良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正在或已经失去了自我生存的能力,通过花大量的资金把它原封不动地珍藏起来,束之高阁,不受任何外力侵扰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在保留它的核心、精华的前提下通过相应的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新的文化消费功能,从而激活其新的生命力,使其重新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两种方式正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体现,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的结果,是尊敬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不能一成不变,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但不能过度商业化的产物,提供了非遗保护的思路与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桐城歌的历史记载,其次介绍了桐城歌鲜明率真自然的特点和以七言五句式的体式,委婉凝练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曲调为主的艺术特色,然后介绍了桐城歌分为传说、风土、时
城市化、工业化、老龄化、撤村化等诸多因素,导致"非遗"原生态环境大面积丧失,活态移植成为一种无奈又积极的保护利用之策.本文以"诸暨乱弹"的移植抢救为个案,阐述了活态首先
本文首先介绍了蚕桑丝织在余杭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急剧下降,工业污染凸现,在农民嘉盛收入中的比重下降等蚕桑丝织现状,和“东桑西进”战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里增加的难度
本文以金村和宜兰的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为案例,首先介绍了金村自然风貌、物质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结合、文化遗产体系的完备性与高度的关联性、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密切关
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横街马灯,其次从表演者年龄、表演服装、道具、形式、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横街马灯的基本特点,然后阐述了横街马灯的主要价值,即以民间舞蹈的形式,表达了抵抗外来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德寿昌镇的“石泉路调十番”(民间器乐合奏)、淳安茂畈村的“三吹三打”(民间器乐合奏)、富阳谢家溪村的“古亭锣鼓”(民间器乐合奏)、桐庐“富春江渔歌”(
本文介绍了余杭区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布、核心竞争力不强、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较大、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以及资源能源制约的矛盾突出等问题,经济增
本文首先介绍了辽宁传统节日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次阐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辽宁传统节日面临的节日氛围淡化,传统技艺出现断层或断档和西方节日的冲击等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余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良渚的文化产业创新、影视企业群创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改变着余杭纺织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模式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反映了余杭重视
古往今来,经济支配着很多爱情婚姻的选择,遮蔽了爱的本质.当下,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婚姻中物质化消费越演越烈.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下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婚姻消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