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处理对牡蛎冷藏过程腐败菌群结构的影响及典型菌株致死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第十二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_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超高压处理对牡蛎腐败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生鲜和腐败牡蛎的细菌群落结构,并以存活率、胞外碱性磷酸酶活力、胞外还原糖含量等为指标,结合电镜观察,探讨超高压处理对牡蛎中典型致腐菌株的致死机制。结果表明:新鲜牡蛎中菌群以弧菌属(Vibrio)、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交替假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为主,而腐败时Pseudoalteromonas和Shewanella比例较高。
其他文献
会议
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的远盲蚓属(Amynthas)蚯蚓约500种。我国是世界上远盲蚓属蚯蚓分布最多的国家,该属蚯蚓在我国南方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物种多样性占绝对优势,因此其生态功能尤为重要。然而,受制于研究手段发展的滞后,该属蚯蚓的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并不明确,正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瓶颈。本研究系统地采集了我国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和上海共计三
会议
会议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由副溶血弧菌等多种细菌感染致病,导致我国沿海近年来养殖对虾大规模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采用口服专用药物“HPP-1”杀灭对虾体内弧菌和水体消毒剂聚六亚甲基胍(PHMG)杀灭养殖水体中弧菌相结合的方法,在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多地养殖场进行了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养殖池塘中PHMG在0.5μl/L浓度作用下第1d、2d、3d、4d弧菌的下降总
本实验筛通过已有的36个青石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的微卫星标记和5 1个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的微卫星标记,筛选在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养殖群体中出现多态性,并利用12个标记来评价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在随机采样的33个个体中共检测到45个等位基因,片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