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在精神科应用进展

来源 :河北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暨河北省社区康复医学会精神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了中药银杏叶提取物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及它的作用机理,与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能提高疗效,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减退有确切疗效.其机理可能与该药增加大脑血流量、改善能量代谢、提高乙酰胆碱周转率、消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推拿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Ⅲ诊断标准筛选病例,采用腹部按摩推拿程序进行治疗,以西药进行对照,以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变化进行疗效判断.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及积分都得到明显改善(P<0.05),两组症状积分改变及疗效指数、总有效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部按摩推拿对功能性消化性不良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高血压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高血压病的慢病管理与中医"治未病"理念相结合,形成了高血压痛中医治未病模式之构想。本文分别从中医治未病的渊源含义、高血压病的现状、高血压慢病管理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结合以及需要今后采取的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高血压慢病管理中医治未病模式内容包括关注高血压的成因、关注高血压的并发症、关注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征兆"。具体措施包括,在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的中医高血压分级诊疗制度;
目的:探讨膏滋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07例疲劳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膏滋药组54例;汤药组53例.两组用药的主方一致,剂型不同,一组予以膏剂,另一组予以汤剂.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膏滋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与中医"治未病"理念息息相关,两者都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基于系统分析二十四节气阴阳二气相摩相荡、起伏浮沉规律、病邪趋向规律及经络腧穴应节开阖规律的基础上,以"应时调衡"为治则探讨节气文化与针灸推拿适宜技术的优势结合后于"治未病"的应用,从而更深刻开拓中医"治未病"的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
在对《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法进行认真系统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习练导引法的实践经验,针对便秘的发病机理,精心选择其中的导引条目,编创一套导引功法。除预备式和收式外,共有五节,从原文依据、姿势要求、操作要领和作用原理四个方面,对每一节功法进行详细说明,是继承发扬古代导引的新尝试。
图画心理分析是根据绘画者所描绘图像,从线条、大小等诸多角度去分析绘画者心理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时,应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爱好及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项目。应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引导方式,使患者更好地、主动地参与治疗中去,逐渐学习和掌握生活及工作技能,使患者感到单调沉闷封闭式的住院变得丰富多彩,自我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安心住院,增强自信心,更快地获得全面康复。这是现国内外精神病治疗机构努力发展的方向,实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威尼克脑病是罪严重的酒精中毒性脑病,起病急骤,临床以精神错乱、谵妄状态、眼球运动异常、共济失调等为主要表现。80%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双侧丘脑和脑干有对称性改变,第三脑室和导水管周围存在对称性长T2信号影,维生素B1治疗有效。脑膜癌又称脑膜转移癌,是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并弥漫性浸润软脑膜、蛛网膜下腔,临床表现为脑、脑神经和脊髓受损的症状,占所有肿瘤的3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是患者减轻症状、减少复发和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功能的主要途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国外发展模式相对成熟;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也先后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了适合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多种社区康复模式,保定市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合本地的社区康复成熟模式,兴华苑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居住较集中,且现有丰富康复资源,人员、设备和环境均有利于患者康复
吸烟行为在精神分裂症群体中是一较普遍的现象,据国内外各项调查一致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比例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和其他精神病患者,而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吸烟行为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多,他们因病情反复发作缺少家庭成员的接纳,很难适应社会生活而不得不长期住院,且大多处于封闭式病房管理,其吸烟行为更为普遍,但就吸烟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一直以来争议不断.本文就吸烟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目前中国的精神疾病预防康复工作主要集中在精神疾病患者的药物生理治疗和管理以及精神卫生健康的教育宣传等方面,与精神病人回归社会后实际的需要存在巨大的差距,也与国外成功的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先进理念存在不小的距离.社会工作作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配合下,以社会工作的视野出发,从多个切入点介入,注重精神疾病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