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沿海热带——亚热带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来源 :2006年粤港珠江口地区地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华南沿海一带如环珠江口和福建沿海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非常丰富,遗址的分布年代主要集中在6000~3000 a B. P.之间.这些遗址大多数保存了渔猎文化的遗迹,如贝丘遗址、沙丘遗址以及出土的大量与捕捞有关的生产工具如网坠等.一般认为南海在末次盛冰期海平面下降超过120 m,近1万年以来,海平面迅速上升.约7500~9000 a B.P.,华南沿海三角洲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及福建沿海与河口等地位于潮间带位置,红树林沼泽和三角洲河漫滩沼泽发育.至6000 a B.P.左右,海平面已上升至现今位置或略高,在珠江三角洲海水入侵北达广花平原,东至东莞,除三角洲丘陵山地外,大部分平原地区均被海水淹没.此时珠江三角洲平原为约20m水深的浅海环境,加之珠江各流域河流向海域注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海生生物格外繁盛,贝类和鱼类资源丰富.由于这种得天独厚的海陆环境,使得古人在珠江口沿岸和众多的岛屿上发展了水产捕捞业和采集业,从而,环珠江口新石器文化逐步兴起.另外,沿海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与6500~4000 a B.P.的大暖期气候也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一时段气候热湿,由于南方涛动较弱,与之所引起的灾害性天气的频率较低,厄尔尼诺变化频率尚很弱,这使沿海从事捕捞业的先民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下生活。
其他文献
目前香港的自然环境保护工作过份集中野生动植物之保护,地质遗迹保护没有被重视,甚至被遗忘.为何地质遗迹需要保护及如何保护,是本文所讨论之重点。
香港是一个高度迅速发展的大都市,在地质领域的教学上,皆以实用土木建筑为中心.本人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所授之主要科目为:地质技术学基础和工程地质学知识.科目所含内容皆以
会议
香港近百年来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但邻近地区发生地震,对香港亦会造成影向.香港是一个国际城市,山多地少,人口稠密,土地开发靠开山填海.同时香港地处亚热带,风化层较厚,平均
会议
珠江口东部香港至大亚湾近岸海域位于南海北部,地处22°05~22°50N,113°30~115°E范围内.本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1.8~22.3℃,年平均水温20.0~29.5℃,年均降雨量1500~21
会议
应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勘探技术,可获得丰富的中深层信息,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为建立精细速度模型提供数据保证.利用OBS获得的浅部高速层至深达Moho莫霍面的折射震相,分析
会议
水环境,这里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所在及其在径流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条件,其中包括水量、水质和水源地的变化过程以及使其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 根据多年对珠江三角洲水
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高楼大厦向高处发展,地下工程又在深部延伸,无论"上天"还是"入地",都对地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地下空间的开发带来了更大压力.然而,广州又是地
会议
珠江三角洲是主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在珠江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三角洲,自晚更新世开始形成.微体生物是珠江河口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记录中的重要组分,是重建第四纪环境变化
会议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之大、经济发展之快、城市化水平之高在全国屈指可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地区水资源环境问题日趋明显,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扩大、增强.地下水污染已
会议
从GIS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城市工程地质勘察图如钻孔平面位置图、柱状图、剖面图、等值线图、工程地质分区图以及三维地层显示图等图件的编制方法及算法,在城市现有的工程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