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地区黑山羊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来源 :第十三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攀西地区黑山羊的mtDNA D-Loop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序列对比分析,探讨攀西地区黑山羊的遗传多样性、起源和演化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的选育提高、保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实验三周龄母鼠超排后取GV期卵母细胞和MII期卵母细胞或进行体外受精(IVF)和体外培养(IVC)采集一细胞,二细胞等各时期的早期胚胎,多聚甲醛固定后用于免疫荧光染色。用3T3细胞作为阳性对照检测EZH2和H3K27me3两种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两种抗体均定位于细胞核内,这表示两种抗体均有效。同时也说明EZH2在GV期和MII期卵母细胞表达量较一细胞期胚胎中少及受精机制促进了EZH2的表达
本研究选取主选性状不同的肉兔专门化母系A1和专门化父系T2为研究对象,旨在从表达水平上探讨PGC-1a与生长速度、胴体以及肉质性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GC-1a基因在T2系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A1系,而公母间的表达差异不显著。由于T2系的主选性状是生长速度、胴体和肉质性状等,因此,该基因可能与肉兔的这些性状有关,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分子标记进行研究。
本研究利用克隆测序技术,通过SNP检测,分析MC1R基因在不同毛色乌苏里貉以及银黑狐中的表达水平和毛色之间相关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根据Gengank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获取MC1R基因,运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以及检测,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性定量分析MCiR基因。根据以上实验,获取在哺乳类动物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的促黑素细胞激素受体(MC1R)基因,用提取貉和银
本实验建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小鼠实验期间饲养条件一致。实验组在不同周龄注射人α-乳清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合乳浊液。13周龄称取体重,并进行分析。从本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注射人α-乳清蛋白的小鼠体重明显高于未注射的小鼠。本研究对如何提高婴儿配方奶粉中的α-乳清蛋白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实验参考家猪Cytb基因序列设计猪特异引物,考牛羊Gycb基因序列设计牛羊通用引物,从5个肝素钠原料样本中提取DNA,己知样本1, 2仅含猪源成分,样本3,4,5含有牛羊源成分,提取产物经PCR产物纯化试剂盒纯化,消除原料中的抑制成分。获得的样本DNA经猪特异引物和牛羊通用引物PCR扩增。实验结果分析,样本1, 2能被猪特异引物扩增不能被牛羊通用引物扩增,样本3, 4, 5既能被猪特异引物扩增又
本研究首次在新疆褐牛母牛核心群中,采用荧光引物PCR产物毛细管电泳法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73头新疆褐牛母牛进行蜘蛛腿综合征的筛查,以期早发现,早淘汰,避免该致病基因在群体的传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本研究应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贵州黑白花奶牛leptin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与产奶性能的相关性,为贵州黑白花奶牛的标记辅助选育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IGFBP-2基因在草原红牛和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的表达情况,以明确IGFBP-2基因在草原红牛和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规律,为深入研究IGFBP-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以及肉牛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利用牛复苏后的成纤维细胞作为研究材料,利用5uM的reversine预处理4d,利用PI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再通过一系列检测技术 检测细胞的变化情况。经过reversine处理后的细胞大小变成原来的二倍甚至几倍,研究表明,reversine主要是通过周期激酶的作用得到多核细胞并且获得多潜能性的,甚至细胞的大小变成原细胞的38倍;经reversine处理的成
本试验采用86头澳大利亚系种公牛作为研究样品,根据GenBank中牛的FSHβ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序列。研究发现有6头种公牛为杂合子、80头为野生型。未发现纯合突变型。根据测序及荧光定量结果定义的基因型进行分析,该种公牛群体中FSHβ基因AA基因型频率较高,没有检测到BB基因型,等位基因A在群体中占有绝对优势。FSH的合成、分泌和功能对哺乳动物的繁殖功能有重要的作用,FSH是一个垂体促性腺激素,对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