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浅析

来源 :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在提高电力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后评价实例对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价的区别、后评价的侧重点、后评价的工作内容等作了分析。
其他文献
介绍了时间间隔的测量原理,针对常用的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存在的不足,尤其是难以满足某些特定系统中既要求高精度测量,又要求现场测量,且设备轻便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估计算法的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算法研究和硬件设计方案做了详细论述。该方法实现简单,可以在单块电路板上实现,而且测量精度较高,相对于其他几种测量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介绍了一种高准确度非整数频率信号发生方法及其在日差测量仪检定中的应用。该方法巧妙地运用了倍频、分频技术,在1Hz~5MHz范围内突破了现有技术信号源1Hz频点分辨力仅为1μHz的技术瓶颈,使非整数频率信号的频率准确度和分辨力优于1E-11。同时还研制了四种独立的信号换能器,将频率信号转换成各种不同能量形式的信号,如声音能量信号、磁场能量信号、电场能量信号和电流能量信号等,适用于检定/校准各类电子式
为进一步提高用户定时和校频精度,我们对长波接收系统时间延迟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测量改进,获得了比参考文献更准确的测量结果:长波接收系统时间延迟典型值为:(14.865±0.012)MS(信号产生器电平为110 dB,峰峰值150mV)。
在研制高稳定度锁相环的基础上,研究了改善锁相环稳定度的方法,并搭建了锁相环性能测试系统,对改善锁相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安排实际实验,对提高锁相环频率稳定度的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调整分频系数、改善压控振荡器的电磁兼容环境以及调整环路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可以明显改善锁相环的性能。
新型时域短期频率稳定度校准装置在国内频率稳定度测试需求的推动下,采用差拍法测量原理测量宽频带内的分数频率源的短期频率稳定度,采用双混频时差法测量原子频率标准的频率稳定度,采用松锁相法测量高稳晶振的短期频率稳定度。综合介绍基于这三种测量原理研制的校准装置的原理、组成和关键技术。
介绍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建设现状,在借鉴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系统计量保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北斗导航系统计量保障体系基础模型,探讨了建设北斗导航系统计量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对及早开展北斗导航装备计量保障提出了几点建议。
高精度的时间基准和时间同步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完成精密导航定位任务的基础。介绍了主要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时间系统,对各系统间的时间系统相互转换进行了说明,并对其兼容与互用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简要阐述了EPON技术的原理、组网方式,以及在电力系统运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比分析电力营销/配网自动化通信目前面临的具体问题,如何通过EPON技术加以解决和完善,为电力营销/配网自动化通道建设提供前期设计理论参考依据。
故障录波装置是电力系统暂态过程记录的主要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高性能微机型故障录波装置的研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工控机和虚拟仪器技术相结合的故障录波器设计方案。
酒泉风电基地近期连续发生多起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酒泉风电基地大规模脱网事故频发,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热议。本文以酒泉风电基地近期发生的大规模脱网事故为例,从技术、管理、政策、体制和机制等不同角度出发,研究探索酒泉事故频发的直接、间接和系统原因,同时提出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