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规划要求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设计

来源 :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1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衡量城市韧性的一个重要标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的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暴露了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许多问题.本文对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设计思路,以期为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公共卫生管理的信息化支撑水平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针对异型厚截面锆合金铸件γ射线照相存在结构复杂、透照厚度差大、散射线严重等响照底片影像质量的技术难点,提出了底片质量改善措施,结果表明,采用大焦距外照法、双胶片、厚度补偿、减少散射线等技术措施,可提高射线底片像质、解决上述异型厚截面锆合金铸件射线检测中的存在难点.
航天推进系统用钛管是液体火箭发动机上的关键部件,依据GJB4540-2002《航天推进系统用钛管材规范》要求逐根对钛管进行涡流检测.利用涡流检测能对钛管表面及近表面进行缺陷检测.本文从管材涡流检测原理、影响检测灵敏度的主要因素、管材涡流检测条件及过程、管材常见缺陷及涡流检测响应特点分析、展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更好地促进涡流检测应用于航天推进系统检测,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钛及钛合金因其良好的亲生物性及机械性能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疗领域,其中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用于外科植入物.由于外科植入物产品用途的特殊性,对医用棒丝材表面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棒丝材表面缺陷中细微裂纹危害最大.本文采用目视、超声、涡流、射线、着色、荧光等无损检测方法对目前常用规格医用钛合金棒丝材表面微裂纹进行了检测,通过对检测效果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上述几种无损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对医用钛合金棒丝材的工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及时启动一级响应机制,以最高等级、最严密措施,全力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场全民疫情防控战中,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防治疫情,防输入、防扩散,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建设思路、系统架构和技术实现三个方面对天津市新冠疫情防控系统的建设实践进行梳理总结,提供一种通过信息化辅助支撑疫情防控工作系统的方案.
结合工作实际,以工程建设项目“一张图”系统为抓手,在空间全域数字化基础上,以数据治理的核心问题为导向,基于大数据、GIS、倾斜摄影等信息化手段,建设覆盖规划、实施、监管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形成一个以智能编制、精准实施、长期监测、定期评估、及时预警为骨架的贯穿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横向生态闭环,以及“上接市自然资源局,下达区内其他政府部门”的一体化纵向轴线.
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振、抗疲劳和成型工艺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等领域,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复合材料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会受到随机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裂纹、分层、脱粘等结构缺陷。生产过程中的初始缺陷,在载荷、疲劳、温度变化等条件的作用下,不断的扩展与积累会大大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最终导致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因此,为保证复合材料结构的使用和运行安全,十分有必要利用快速
随着国家对城乡智慧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通过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整合、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同时随着新技术创新突飞猛
随着自然资源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发挥数字化在机构改革后的新优势,需要建设一套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审批事项且进一步融合业务需求的一体化审批平台.本文通过对国土规划原有审批系统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平台建设实践,对建立一套实现全事项覆盖、全过程审批和全流程服务,支撑
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流行疾病等不确定因素正在威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高灾害脆弱性和低危机响应能力成为城市治理的核心问题.伴随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据获取、信息交流,也将促进管理人员更方便精准地制定以数据为依托的新型灾难应急方案.本文首先概述了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化韧性城市的概念和意义;再以温哥华为例,从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和灾后恢复四个方面阐述其在面对地震灾害时如何运
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融合”,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就是将城市看作一个可以融合的整体,将政府分散的部门信息资源及社会资源进行融合,打造整个城市运行的数据大脑、神经网络、指挥中枢,实现“全时空、全要素、全过程、可视化、智慧化、持续化”的城市运行管理,提升政府管理效能,服务资本市场,丰富市民体验感知.本文通过对全国先建城市的对比分析,探讨适合未来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