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煤火汞及温室气体排放与污染

来源 :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现场检测数据证实中国北方煤火及关联煤矸石山自燃等普遍存在汞及温室气体排放,包括Hg,C02,CO,S02,CH4等。发现汞及温室气体排放不限于有限的地下煤火实际着火点或明火燃烧点,却遍布面积广大的隐燃区和前隐燃区;排放通道因此不限于可见的火口或“烟囱”,而扩展到广泛的地表裂隙及出气口等。此发现首次明确:地下煤火导致的汞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通量将远大于预期一以消耗煤的计量。上述发现还表明:煤火成因的汞及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多”而“散”源与多通道排放特征,截然不同于以单源与单通道为特征的燃煤电厂或火山活动。这种区别使地下煤火成因汞及温室气体排放的计量陷入两难:计算法难,实测法亦难。实现此计量因此有待创新理论和方法。注意到煤火引起的烟气呈现紧贴地表自然弥散,而并非经过百米高的烟囱,因此应优先研究其局地环境与生态效应。揭示了煤火持续50多年的内蒙古乌达煤田矿区的空气汞、地表土汞和植物汞已经显著提升,并且这种提升一定程度波及到与之毗邻的农耕区和人居区。鉴别了地表土富集地下煤火成因汞的两种机制,亦即,自然沉降与直接吸附,后者可导致地表土汞含量超过20000ng/g。考察和研究还揭露新疆东部巨型及大型露天煤矿带火采煤并非个例,作业点位置空气汞大多超过1000ng/m3,存在安全与职业健康风险,亦存在潜在的巨大环境风险。
其他文献
大量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与雌激素受体α(ERα)结合来干扰内分泌系统.但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并不未被完全理解,而ERα的变构特性和共存的激活因子使得此问题更加复杂.将18个ERα的激动剂对接至不同的受体构型里,并用打分函数计算了其中的相互结合能.然后研究了受体结合域的Helix12的折叠和激活因子的结合对结合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初始态构象的ERα而言,激活因子的结合会使得结合能发生显著性的变化
环境污染的复杂性导致其空间分布的复杂性,从而难以获得合适的理论变异函数模型以刻画其空间变异.本研究基于序贯指示协模拟的地统计学空间模拟结果来量化流域表土中Cu、Zn、Pb和Cd人为污染的分形特征.该结果反映了更真实的环境变量的波动特征,从而获得的数学关系更可靠.通过变换多金属流布的分形特征并对其分维值进行加权处理,实现了多金属人为污染沉积与演化趋势的空间表达.该研究将多变量的非参数地统计学方法、G
为深入揭示滇池流域无机氮污染程度和主要来源,分别对滇池流域湖水、井水、河水及雨水进行采样,测试分析了114个样品中三氮(NO3-、N02-、NH4+)浓度、主离子、δ15N-NO3-和δ18ONO3-等.
A peat core of 10 m length was collected from the Hani peatland,Jilin Province,northeast China (42° 43N,126° 31E) which is close to the Northern Peatlands region.The peat land consisted of scattered h
电镀废水时电镀行业产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电镀污水具有成分复杂,重金属含量高的特点,属于难处理、高毒性的废水.如何对含重金属的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已经逐渐得到环境研究者的重视. 针对采用萃取工艺处理后的含镍废水,设计了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装置,来研究萃取-电吸附联合工艺对电镀废水中Ni2+的去除效果,讨论了施加电压、电极板间距、活性炭纤维表面积、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重,污水处理技术已逐渐从单一去除有机物的常规处理阶段进入到同时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为目的的脱氮除磷工艺已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超声波处理污泥后水解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停留时间、振幅、声能密度、压强这四个因素的影响下,超声波对污泥性质的影响方面,随着这四个因素的值的增大,超声波对污泥的破解作用越强。超声波处理污泥的水解效果研
医药与个人护理品(PPCPs)广泛存在于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泥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 本文研究了β-阻滞剂在富里酸溶液中的光化学过程与作用机制。活性氧反应速率测定及猝灭实验、三线态能量比较、以及电化学微电流测定等实验,证明了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普奈洛尔、噻吗洛尔等胺类药物与三线态的腐殖酸、富里酸在光照下通过电子转移反应,发生光氧化降解。相比而言,富里酸的光化学活性更强。此外,胺类药物与腐殖质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有毒有害物质一旦进入环境,将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长期严重的危害,以DDT为代表的有机氯类农药虽然在大部分地区已被禁用,但高残留,易富集,加之疟疾控制区对其长期依赖,DDT的相关研究热潮从未平息.研究组近年来在DDTs的健康风险效应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一、低浓度的p,p-DDT能够诱导结肠癌细胞增殖,同时这一效应是由于p,p-DDT激活了结肠癌细胞中
本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荧光和光电导法检测微量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分子和重金属离子。与传统高分子膜传感材料相比,构建的荧光有机纳米传感材料具有更大比表面积、多空性、和激子迁移距离(信号放大性能),因此有利于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分了包括各类有机胺(如苯胺等),硝基芳烃化合物,苯酚等在传感材料中扩散、迁移和荧光萃灭,结果其灵敏度提高几个数量级。同样的原理也成功应用于超选择性检测重金属汞离子。构建的光电导
本文对2种典型咪唑类离子液体([C4MIM]Cl与[C8MIM]Cl)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96 h鱼急性毒性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C8MIM]Cl的细胞毒性和体内急性毒性要远强于[C4MIM]Cl,在较高浓度下,[C4MIM]Cl有遗传毒性趋势。在腐殖酸(DOC)存在的情况下,其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96 h鱼急性毒性明显降低。发展了一种微耗损中空纤维膜支载液相微萃取技术测定咪唑类离子液体的自由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