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厚2mm以下Q345冷弯薄壁型钢轴压构件承载力试验研究

来源 :第三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r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验证壁厚2mm以下Q345级钢材对中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相关设计规定的适应性,进行了26根冷弯薄壁型钢C型截面轴压构件的试验研究,试件壁厚分别为0.8mm和1.2mm,腹板宽厚比分别为57.5、116.7、175三类,长细比分为50、100、150三类.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现行规范《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中关于轴压构件的稳定承载力的相关规定适合于2mm以下Q345钢材,且考虑板组约束更为合理。
其他文献
本文叙述了南水北调中线自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湖北、河南、河北到北京市和天津市全长1275km,河北省北段是总干渠的一部分,长227.15km,各类建筑物452座。于2003年12月开工,2008年9月完建通水。在设计过程中,针对规模大、涉及面广、标准高、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采用工程设计优化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设计优化技术、模糊设计优化技术、智能设计优化技术,选择最合理的方案,不断地向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第一期工程由七坝九洞组成,年调水量80亿m3,最大坝高192m。输水线路总长度320km,其中隧洞段320km。设计最大内径9.6m,设计入黄流量303m3/s。本文简要介绍了工程总体布局、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论述了影响西线第一期工程线路及坝址比选的主要因素、输水线路选择和比较原则、特点,以及压力洞输水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优缺点等,提出了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结
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输水线路全长580km,其中河北段长335km。由于输水距离长,渠系的输水能力对输水计划的制订和输水调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引黄济津输水实测资料,基于稳定输水阶段渠道水流特性,选用能量平衡的水面线计算方法反演糙率、渗漏综合系数等参数,分析计算出该渠段的输水能力,以期为输水管理调度提供参考。
本文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与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学院联合设计教学交流中的课题。主旨不在研究历史街区中重点保护的历史建筑,而是针对街区中的非重点保护建筑,拟解决居住在租界区“高价房”中的中下层收入者实际居住的窘境;通过对天津租界地五大道居住建筑特殊性的广泛调研后选择有居住代表性的某地块进行研究,基于居住建筑类型、性质、使用,居住环境,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实际数据普查,定量分析地块内居民居住状况,从
通过外商直接投资额、外资依赖度、外资外贸影响度以及外资工业影响度等四个指标对珠三角及其周边地区的外商投资及其影响格局进行时空分析。得出分析结论:①各时期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范围内,其中以广州、深圳为核心;②珠三角地区总体外资依赖度降低,对外资的依赖逐渐向边缘地区扩散;③外资外贸影响度逐渐提高,其影响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靠近港澳以及拥有较多外贸口岸的城市;④外资工业影响度也逐渐提高,前期主要集中
城市空间增长研究逐渐成为城市科学的研究热点,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模式是理解我国目前快速城市化过程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GIS和空间分析方法,探索南京都市区空间增长的模式。首先介绍了数据来源、研究区和研究方法,然后识别城市空间增长的主要模式和特征,最后提出研究的结论。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态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从而潜伏着大量的灾害隐患。本文从城市防灾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城市灾害类型的几个案例中揭示现有城市形态与城市防灾存在的矛盾,分析城市形态优化与城市防灾的关系,包括城市选址、城市发展方向、间隙式城市结构、城市生命线系统等,并结合案例探讨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在防灾指向的城市形态优化中的应用思路。
运用城市形态学方法,对古代岳阳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进行案例研究。古代岳阳城市空间形态是有机生长的“水城”模式。从北魏时期的“扁担州”到明清时期城市“溢出”呈带状生长,岳阳城市空间形态一直处于不规则的自然演变之中。岳阳作为滨湖的“水城”,湖泊构成的水系主要起着城市外部空间生长轴的作用。古代岳阳城市空间形态是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奠定城市基本形态特征;封
江西赣州古城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位处于特定的赣南地域条件,作为中小城镇,其城市形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自身的独特性。本文通过追溯赣州古城的发展历史及其成因,将之与其他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其社会发展和城市形态演变之间的内在规律和必然性。近二十年来的城市建设,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城市规模扩张,对赣州的城市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掘其城市形态发展的弊病,归纳总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
传统城市肌理和形态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重点。本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的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城市历史发展演变沿革和现状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历史街区面临的危机、观念和技术层面的创新,讨论了建立有利于街区保护的小规模渐进式旧城更新模式及相应的交通、绿地系统规划等具体措施,并对经济发达地区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