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ixi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探讨肢体骨复发形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肢体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9~42岁,平均27岁。发病部位分别为: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5例,桡骨远端4例,肱骨近端3例,股骨近端2例。
其他文献
新辅助化疗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的主要治疗治疗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 是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增加肿瘤切除率,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乳腺癌在MRI表现可分为肿块型及非肿块型病变。本文探讨 MRI非肿块型乳腺癌非增强磁共振不同序列联合应用对新辅助化疗后疗效评价分析的临床诊断价值 。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和临床结果,为肱骨髁间C型骨折手术治疗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从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期间18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男8女10例;年龄19--77岁。
目的:探讨第二趾锤状趾畸形的原因、处理方法与并发症的防治。材料及方法:随访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二趾锤状趾畸形患者102例。记录处理方式并随访患者手术前后AOFAS前足评分。
目的 评价改良S-P(Smith-Petersen,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37例PipkinⅠ、Ⅱ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改良入路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42.25±11.18)岁;Pipkin Ⅰ型13例;Ⅱ型3例,采用改良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结合可吸收
目的:提高膝关节病人术后护理 方法:一、舒适度的改变:伤口疼痛,与手术损伤有关 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2、分散患者注意力,如听音乐、聊天 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疾病需卧床休息有关 1.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指导或协助患者日常生活护理 3.备常用物品至易取的地方.
会议
目的 初步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4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分为2组:3D技术组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5.1±14.2)岁(21~65)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6例,后柱伴后壁6例,横行伴后壁3例;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6.8±1.9)d.
目的:总结分析单纯外侧或内侧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05月至2013年01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收治的41例通过手术治疗的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23例,女18列,平均年龄 41.2(19~76)岁,均为采用单侧锁定加压钢板或内、外侧双钢板(外侧LCP,内侧支撑钢
目的 测量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参数。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完整骨盆CT扫描数据男女各15例(男女各30侧半骨盆),应用Mimics计算机辅助外科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手术逆行置入髋臼前柱虚拟螺钉,调整好螺钉位置后测量螺钉长度、进钉点、进钉方向;通过软件的重切割功能,制作35层髋臼前柱系列截面,测量截面中螺钉所通过位置(即钉道)的直径。
目的 初步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6月辅助3D打印技术手术治疗的13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1.6岁.术前均行骨盆薄层(1.0mm)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构建三维虚拟模型,并应用3D快速成型打印骨折实体模型进
目的 目前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手术方式,但是术后股骨的旋转畸形仍很常见。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技术用于术中矫正股骨骨折的旋转畸形并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病例研究,以期了解它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估它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10例成人单侧股骨干骨折被用于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