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的土地流转制度探索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农产品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以集体所有、承包经营为基本框架的现行农地制度的效率正在逐渐递减.创新土地制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经成为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现行农地制度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从市场经济对农业产业化要求出发,提出了农地个人有限产权与土地合作社相结合的制度安排.
其他文献
中国港口建设与港口经济的发展,使港口成了中国的门户,成了综合运输的核心枢纽,加快加强港口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已成为港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影响港口多式联运节点布局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后的模糊c-算法,把单目标问题转化为多目标问题,增加关于隶属度函数的二级目标,对港口多式联运节点布局进行研究,并以广州港为例,对本文所提出的模糊c-聚类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随机需求的车辆路径问题是指确切知道顾客是否被服务,但不能获得其准确的需求量,而只知道其概率分布的一类车辆路径问题.大量的现实问题,如物流公司上门取货,押钞车上门取款等,都可以归为此类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带补偿的随机规划模型(SPR)和机会约束模型(CCP),指出前者可能导致路径成本小而失败概率较高,后者只考虑控制路线发生失败概率,而不计算其成本.随后,建立了能够兼顾路线失败概率和路线期望费用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土地问题的严重性,对有关农地制度改革的三种主张进行了比较,认为土地私有是最佳选择,并提出了分四步推进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
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承载着两个价值目标,即保障性目标和财产商品性目标.为确保保障目标的实现,中国立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附加了诸多限制,而经济发展日益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商品性目标应该优位于保障性目标.就土地承包经营权未来发展趋势而言,乃以土地商品化为核心.然而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要有效地实现商品化目标,需要把土地保障性权利和土地商品化权利分离开来,并在不同环节制订保护和转移规则.因此,中国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社会开始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到位的情况下,农地大规模流转的社会风险很大,总体上说条件不成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明显降低农民对土地保障的依赖程度,促进农地有效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财力上看,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条件.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各种利益驱动下我国农地产权制度自发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对由于农地流转不畅所引起的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以及阻碍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明确界定产权和促进土地流转及要素转移为目标的农地产权制度演进方向.
近年来,由征地问题引发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由此造成的对土地资源的滥用等问题同样不可小觑.基于国家进一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巨大土地需求,针对建设和谐社会广大农民维护自身生存与发展权益的强烈诉求,我国应当把平衡工业化、城市化需要与农民权益作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目标,具体制度设计的要点是农村土地国有化、农民土地使用权物权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农民自主治理.
会议
在货币经济中,土地具有货币特性而非实物资本.从国际经验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名义经济增长率之问具有极其明显的相关性.土地流转或货币化有利于中国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土地货币化将增加可抵押资产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名义经济增长率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顺应经济周期自然规律,调整收入分配比例,实施倾向于普通消费品的产业政
本文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对中国目前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提出了一系列修改完善的意见,以期使执政党的意识上升为国家的法律行为,从而在实施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中使广大农民公平有效地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