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肥(作物抗逆剂)增强大田作物抗逆功能调查

来源 :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过程中,常遇到人为的或自然的诸多因素影响,严重的影响作物生长、品质和产量等,是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本文中论述了在大田作物应用生物(植物原)药肥,提高作物抗逆功能效果,令人满意。
其他文献
稻水象甲发展为日本水稻主要害虫后,绿僵菌和白僵菌的对稻水象甲的致病性研究报道亦不少,一般认为,利用绿僵菌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田间效果不佳。笔者1998年以来即注意到本省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受绿僵菌和白僵菌感染的现象。遂于2001年,收集绿僵菌菌株,室内研究其对稻水象甲的致病性,筛选出表现良好2菌株,扩繁获得孢子悬浮液,与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4份绿僵菌制剂一起于2002年研究它们
中生菌素通过3个五年计划的攻关,由一株链霉菌变成年产1000万元的生物农药新品种,并先后注册登记了两种剂型:1%水剂(3种防治对象)和3%可湿性粉剂(7种防治对象)。本文总结了3%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姜瘟病、番茄青枯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柑桔溃疡病等6种细菌性病害的室内抑菌效果、小区药效和多年来的大面积示范结果,对其应用效果做出评价。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使人类对资源与环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对农药提出了安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的要求。生物农药以其低毒、环境兼容性好、持效期长,有害生物不易对其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介绍了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并就其对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进行论述。
根据有些微生物可产生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代谢产物的特性,首先从土壤或植物体表采样分离大量菌株,然后用离体结合活体生物测定方法,检测分离菌株的代谢产物对目标病原菌(白菜软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对活性高的产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类、鉴定;然后确认代谢产物的安全性、田间效果、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再通过菌种选育、发酵生产工艺、后处理及制剂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和田间应用技术研究,提高产量,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表明,链霉菌Men-myco-93-63 A剂1000倍,喷雾+灌根处理的三次调查结果平均相对防效为72.36%,而用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10倍,灌根+喷雾处理方法的相对防效为76.22%;A剂1000倍,喷雾+灌根处理的亩产量为4948.58公斤/亩产量,10倍发酵液处理的5008.58公斤/亩产量,故链霉菌Men-myco-93-63A剂有效浓度高,携带方便
大豆是经济作物,是出口创汇产品,经济效益好,但由于大面积的多年连作,致使苗期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及以后的菌核病、病毒病等病害严重危害。大豆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是大豆种植产业上急待解决的难题。植物源生物药肥-12%BFA大豆重茬剂拌种加喷施效果好,基本上可以解决上述难题,现将手边资料整理于后,供参考。
本试验研究了Pseudomonas putida WCS358r菌株及其转抗生素基因的菌株WCS358::phl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和对桉树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WSC358r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机理是通过铁的竞争,而其转基因菌株WCS358::phl对该病原生长的抑制作用则是该菌产生的2,4-二乙酰问苯三酚(2,4-diacetylphloroglucinol,DAPG)引起的,其抑菌活性明显
随着我国农业、林业、畜牧业、园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由于世界气候的逐渐变暧,植物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各类农药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可我国农药包装以瓶(玻璃、塑料)装唯一模式没有变革,尤其现在农药市场的无情竞争,各厂家把农药包装以小、巧、美为准则,进入市场。殊不知这样下去,不但增加产品的成本,降低农药本身应有的实用价值,更有甚者,农药的废弃物也成倍增长。而且,对大自然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据有关资料
乙磷铝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可在植物体内能上下传导的较老杀菌剂,它对藻状菌中的霜霉菌属和疫霉菌属中的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上述真菌对乙磷铝易产生抗药性,一般使用1-2次,必改用其它杀菌剂。纯植物源性的增效剂——农药全能增效剂与乙磷铝统混(1+1=2)使用,减少了用药量,提高了防效,延缓了病菌的抗药性,促进了葡萄植株的生长发育。
河北省新乐市年种植花生14万亩,总产量4.5万吨,是河北省花生生产基地,由于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过量或用法不当导致环境污染加重,花生品质和产量下降,花生生产和出口量呈下滑态势。,本文中介绍用微生物肥料及植物源性质的作物抗逆剂于花生生产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以作物抗逆剂情况最好,增产率为24.39%,亩净增产值135元,投入产出比例为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