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展望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2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d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中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在新形势下存在的新问题,提出了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农科院开展棉属种间杂交育种的研究,创造引进了一些远缘杂种,通过对远缘杂种后代的回交转育和定向选育,获得了多个具特殊性状的代异材料.
采用北疆棉区自育早熟品种和引进的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品种,在新疆气侯生态条件下,研究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北疆自育早熟品种还是内地引进中早熟品种,棉纤维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均在花后7~14d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纤维素在花后14d左右开始大量合成,至叶絮期含量达最大值.不同品种类型间表现为,早熟品种棉纤维可溶性糖转化高峰期较同期的中早熟的中
NaC1胁迫下,棉花体内以阳离子Na为主要毒害因子,耐盐性不同的棉花根、茎、叶内Na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Na含量吸收和累积最多的部位是:不耐盐材料的根、耐盐材料的根和叶、强耐盐的叶.不同耐盐性的材料从外界吸收的Na总量就全植株来讲大致相同,只是在体内各器官司的分布存在差异;低浓度NaC1(0.2﹪)下,不耐盐、耐盐材料的全植株Na量分别上升1.9倍和2.9倍;高浓度NaC1(0.4﹪)下,不耐盐、
亚洲棉石系亚一号gDNA为探针、陆地棉或海岛棉与二倍体野生棉的种间杂种F的PMC、陆地棉TM-1体细胞染色体等为靶DNA,探索成功棉花gDNA-PMC-FISH的实验技术方法.gDNA-PMC-FISH和gDNA-somatic-FISH结果均显示,所有图像可明确地区分探针的杂交信号和非杂交信号.有的杂交信号显示于整条染色体,有的与非杂交信号在同一染色体,二者界线清晰.三倍体杂种的两种类型部分二阶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棉花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新疆膜下滴灌棉花节水高产的机理.结果表明:限量滴灌(为新疆目前大田膜下滴灌暂定25m666.7m滴水定额的2/3)棉田土壤水分亏缺,群体光合速率降低;群体呼吸速率及群体呼吸占群体总光合的比值在盛花期较高,进入盛铃期以后群体呼吸又显著低于适量滴灌棉花;叶面积指数低,叶片平均倾斜角度大,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率和群体直射辐
加入WTO,既为我国棉花产业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对策是:高度认识发展棉花产业的重要意义,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积极态度抓住发展新机遇,以大破大立的战斗姿态迎接新挑战,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克服前进中的新难题,促进我国棉花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的重点是组建"航母"型产业链条完整的棉花产业集团公司,运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开展棉花产业化开发
WTO农业协议涉及我国棉花的主要内容.国内棉花在生产成本、市场价格和纤维品质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在生产品质、种植规模和支持政策上与国外存在差距;湖北棉花总体上纤维内在品质较好,产量水平高,但品种单一,三丝问题严重,纺织用棉在35万吨左右,面对WTO,湖北棉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稳定棉花面积,大力发展优质棉,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
本文在通报了2001年巴州棉花生产创下了本州植棉史上面积、单产和总产的最高记录后,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与加入WTO后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在对策建议中提出了要加强WTO知识的学习,以法治种,尽快结束品种"多、乱、杂"的局在,在品种布局、栽培技术、籽板采收和皮棉加工过程中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彻底淘汰纤维品质较差且不抗病的原主栽品种军棉一号,从风险棉区退出棉花种植.
针对山东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了入世后对该省棉花产业的影响;客观评价了山东棉花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适应入世要求,提高山东棉花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棉花生产信息化的开发和服务是国家"十五"优质棉生产基地科技产业化服务项目的重要任务.项目组于2002年5月调查了苏、冀、鲁、豫、鄂、川、新、陕、湘、辽、甘等12个省区700多户,获得大量最新的一手资料,分析了全国棉花生产、纺织工业、消费、配额和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