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及其微波固化行为

来源 :2012中国(重庆)国际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表面·电镀与精饰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g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80℃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中,通过还原原位构筑了超分散稳定纳米银(n-Ag);用冷冻蚀刻电镜、离心实验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散稳定性评价;用间歇微波对分散系中n-Ag的微波吸收特性和环氧树脂的微波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考察了n-Ag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行为。结果表明:银为30nm的粒状颗粒,大小均匀,有理想的分散稳定性;n-Ag对环氧树脂有显著地增韧作用,当其含量为2.0%~2.5%时,增韧改性效果最佳,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可提高l10%~130%;原位合成n-Ag有良好的微波吸收特性,它的存在能明显减少环氧树脂的微波固化时间,当n-Ag含量超过2.5%时,微波固化时间可缩短38%;微波固化环氧树脂速度比传统加热固化速度快数倍,其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也好于热固化,但拉伸断裂伸长率比热固化的小。
其他文献
采用不同规格的铝合金件对市场上五种无氰及有氰浸锌液进行结合力试验,通过浸锌层化学成分测试、阳极溶出曲线测试、置换试验、孔隙率测试等方法,比较分析了无氰和有氰浸锌层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五种浸锌液在结合力上的表现由好到差依次为:有氰浸锌液D、E >低氰浸锌液C >无氰浸锌液A、B;所选无氰浸锌液的浸锌层与有氰浸锌层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和铝合金工件后续电镀结合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孔隙率高低和铝合金后续电
提出了一种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低温化学镀镍清洁生产工艺。讨论了溶液的组成、工艺参数对沉积速度、镀液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镀液生产维护等问题。
本文介绍了SF-522低泡型氯化钾镀锌添加剂(第三代氯化钾镀锌添加剂)。检测了其镀液的电流效率、分散能力、覆盖能力、沉积速度和镀层附着强度、钝化膜附着力,以及镀锌层三价铬钝化加保护剂的中性盐雾,并和国外的氯化钾镀锌添加剂进行对比。讨论了该工艺的镀液组分及操作条件的影响,并通过在电镀厂近三年多的生产应用提出了该镀液的维护和注意事项。实验室各项试验和生产应用的结果表明, SF-522低泡型氯化钾镀锌镀
将电解锌阳极泥通过前处理,将处理过的电解锌阳极泥为载体,以H2SO4和5-磺基水杨酸(SSA)为复合掺杂酸,以电解锌阳极泥中的MnO2和过硫酸铵(APS)为复合氧化剂,化学氧化法合成导电聚苯胺/电解锌阳极泥复合材料。通过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复合掺杂酸中硫酸与5-磺基水杨酸的摩尔比、过硫酸铵与复合氧化剂总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导电聚苯胺/电解锌阳极泥复合材料的电
为解决电镀铬工艺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制备了环保低污染且具有良好外观的Ni-Co-B合金代硬铬镀层。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讨论了电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层硬度、外观及沉积速度、阴极电流效率等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电沉积Ni-Co-B合金镀层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考察了优化条件下所得镀层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镀层硬度,分析了镀液的极化情况和200℃热处理1h前、后镀层的表面形貌及晶体结构。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
电化学制备金属薄膜工艺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体现出其他一些薄膜制备工艺不具备的优势。本文从电镀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混合集成电路工艺制作、封装等微电子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准备开展镀锌三价铬钝化绿色工艺的应用,对三种三价铬彩色钝化液进行工艺试验,得到按性价比的综合排序,为今后实施镀锌三价铬钝化工艺做好了技术准备。
锻压件碱性镀锌工件在非加工面上镀后放一段时间就会出现霉斑,其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和防腐性能。文章对产生发霉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验证工件清洗不彻底与空气湿度对工件表面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采用正交试验对电沉积β-PbO2-WC-TiO2-CeO2-ZrO2-SnO2复合电极材料的工艺研究,进行了相关的表面形貌指标、槽电压指标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电沉积时间(4h)→温度(50℃)→pH值(1.5)→SnO2(4g/L)→CeO2(0g/L)→电流密度(3A/dm2)→WC(4g/L)→ZrO2(2g/L)→TiO2(2g/L)。
设计了氯醚改性环氧树脂体系配方及颜填料和助剂配方,制备出氯醚改性环氧富锌耐海水底漆,并对试板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漆膜的物理化学性能均能满足耐海水底漆的性能要求。探讨了环氧树脂环氧值、氯醚树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以及固化剂的种类对氯醚改性环氧富锌耐海水底漆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