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钻孔剖面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来源 :2004年全球重大变化时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ZK04钻孔剖面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及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环境演变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环境特征,并依此将其划分为七个阶段,作了简单论述.
其他文献
本文对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讨,分别为:1、努力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2、2003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3、全面促进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开展,全力以赴投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古元古代早期的以滹沱群为代表的沉积地层及其微古植物的比较研究,发现滹沱群底部出现的微古植物为最早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并依此进一步研究了真核生物与古环境的关系-古元古代早期大量微生物的繁衍标志着富氧大气圈的形成.
本文通过对藏南晚白垩世全球大洋缺氧事件的调查分析以及对大洋缺氧和富氧环境下的生物变化的研究,从生物的演化(绝灭、残存、复苏)过程讨论了大洋溶解氧含量与微生物特征之间的响应与关联.
本文根据采于中国中西部中生代以来的植物化石角质层,结合对应的现生植物属种叶片,研究了古植物化石的角质层结构,并分析了生长于不同气候带和不同高度带的现生银杏的表皮特征,探讨了它们对大气CO浓度和环境变化的反应.
本文主要探讨了地球史上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生物绝灭现象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物造礁现象,并主要由六射珊瑚的成礁现象讨论了中新生代六射珊瑚-礁生态系与气候等全球环境的协同演化过程.
本文通过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黔西滇东地区陆地生命过程的研究,发现该区的陆地生命过程就是植物群的演化过程,并从植物化石、孢粉化石和分子化石三个方面探讨了该区植物群的演化特点及演化的全过程.
造山带降升会对气流循环及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对大别山造山带南北两侧盆地中生代气候、沉积相、沉积作用、地貌、水系等特征进行研究,将中国东部中生代环境演化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进行论述,并进行每个阶段与造山带隆升的耦合研究.
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旱中泥盆世腕足动物系统分类数据库的工作、晚泥盆世腕足动物灭绝和复苏的研究,对华南地区泥盆纪腕足动物的类型和演化规律作了简要介绍.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清江流域和尚洞的HS-4石笋的采集、制备及测量发现,石笋生长速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期外界气候的变化,如微层变化与大气降水、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长江中游地区9Ka来的气候演变趋势进行了划分、研究讨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云南晚前寒武纪至早寒武士地层的层位和化石分析,研究了晚前寒武纪至早寒武士这一重要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大绝灭事件,以及生物从大绝灭、复苏到辐射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