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次初夏系列强风雹超级单体过程分析

来源 :2018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l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5日上海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午后强对流,从浦东地区开始自东向西不断激发出系列超级单体,导致上海地区出现暴雨、15级阵风、大冰雹、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并有疑似龙卷漏斗云被网络报道.产生大冰雹的雷暴呈现出钩/指状回波、回波悬垂、有界弱回波、中气旋等超级单体特征,还具有标志大冰雹的三体散射长钉特征回波(TBSS),大冰雹区的具有强反射率(R)、弱差分反射率(Zdr)等特征,强下击暴流形成明显的地面强辐散特征.分析表明:海风锋和前期雷暴的下沉运动汇合形成向西传播的偏东出流不但激发了新的对流,还与低空环境西南气流加强了风暴相对螺旋度,更多的低层水平涡度随着上升运动转化为垂直涡度,激发的对流多呈现为超级单体特征.本文还提出了基于三体散射长钉(TBSS)双偏振及多普勒雷达观测信息的大冰雹超级单体结构分析新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2016年12月16-20日和12月30日至2017年1月2日两次连续重度污染天气过程资料,从环流形势场、形成条件、维持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重度污染天气过程中纬度环流均较平直,500hPa都为高空槽后脊前弱的西北偏西风控制,高空槽后负涡度平流输送有利于地面高压发展和维持;低空925hPa风场较弱,为弱的偏南气流,为水汽和污染物输送提供有利条件;地面30°N以南地区为
利用地面加密区域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资料等,对一次青海湖锢囚锋的生成、发展及消亡过程进行了时空的中尺度加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青海湖锢囚锋生成于2017年2月20日22时至21日01时,初始为冷式锢囚锋,至21日14时为其发展期,该时期为冷式转中性锢囚锋,21日20时逐步减弱,并与22日02时消亡,消亡阶段为暖式锢囚锋,生消过程维持时间约24h.青海湖锢囚锋附近的降水首先出现于东、西两路冷空气相遇之
2018年1月24日夜间-2月5日贵州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长达10天有余,伴随4次连续的强冷空气影响,具有持续时间较长、前期中东部以冻雨为主、结冰增长较快、后期中西部以降雪为主的特点.本文利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再分析资料、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观测资料,对2018年1月底-2月初发生在贵州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中高纬度阻塞形势
无资料山洪小流域预报对于阈值统计预报与机理模型预报都是非常复杂的预报难题.本研究基于GMKHM分布式水文模型建立川北无资料小流域山洪预报模型,模型参数采用先验估计技术获取,并针对流域2017年8月下旬山洪过程,基于逐小时的QPE和QPF产品驱动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实时预报精度较高,其中洪峰预报误差为10%,峰现时差为0h.
以滁河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RRI(Rainfall Runoff Inundation Model)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凤凰"台风造成的流域性洪涝过程进行了洪水淹没和径流模拟.利用MODIS资料计算得出的洪水淹没实况对洪水淹没模拟进行检验,得出模拟的洪水淹没的区域和卫星监测的区域基本相似.对滁州城区、南京浦口区及城区、全椒县襄河镇的大范围积涝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并且模拟的洪水淹没深
本文利用LAPS高时空分辨率资料、GNSS/MET水汽资料以及GR2Analyst雷达资料可视化软件对2017年7月14日沈阳市突发局地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受低层切变和干线共同影响,同时伴随极强的不稳定能量,GNSS/MET水汽资料显示午后水汽条件增加,因此7月14日午后沈阳市区存在发生强对流天气的潜势.沈阳市区共受到3个风暴影响,其中LAPS地面融合产品均能在对流发展前2h,
利用常规和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EC细网格模式分析和预报产品,对2017年6月2日下午至夜间山东南部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对EC细网格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500hPa东北横槽旋转南下,强对流产生在槽后西北气流中,850hPa横向暖式切变线转为西风槽东移.在EC细网格模式预报中,11-23时925hPa有中尺度涡旋发展,在涡旋中心附近和其东部的偏南气流辐合区对流不稳定能量急剧升高
本文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境场条件及中小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与下滑冷槽、地面气旋造成了前后两次强对流过程;更强的超低温、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更明显的非均匀结构以及更好的水汽条件,构成过程Ⅱ更强的对流条件.强对流发生前均对应高低层经向风的反向增大,过程Ⅱ对应较大的纬向风速造成了更强的垂直风切变;两次过程高低空的温度平流配置与冰雹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过程
应用常规观测与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雷达、雷达变分分析系统VDRAS资料对同一冷涡影响下,2017年7月7-9日连续三天强对流天气的天气背景、强对流强度与落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与演变特征及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对流强度与落区不一定与500hPa冷涡中心位置对应,而是与冷槽后冷平流强度与影响区域对应,T50-500达到29℃以上,就可能发生强对流天气,T850-500值越大,强对流强
利用1980-2016年陇县的冰雹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37a陇县冰雹的时空特征;重点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风暴发展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上游风暴对陇县风暴的指标性和大小冰雹的回波特征、区别.结果表明:陇县冰雹频次5.2次/a,其中直径>2cm的大冰雹频次1.1次/a,冰雹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最多发生于14-17时;陇县冰雹主要在北部,上游交界的乡镇形成东西向带状多雹区;陇县冰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