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华东地区主要降水相态的特征分析

来源 :2013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ki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夏季降水相比,目前关于我国冬季降水的研究要少一些。异常的冬季降水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冬季降水异常偏多可造成冬汛,异常偏少则可导致干旱,影响冬季乃至次年春季的农业生产。特别是,异常偏多的降水若是以雪或冻雨的形式出现,带来的灾害则更为巨大,甚至还可能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针对冬季降水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降水量的分析,应该进一步对不同降水的相态进行研究,对华东地区雨、雪、雨夹雪、冻雨、冰粒五类主要降水相态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认识华东地区不同降水相态的气候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开展预报和相应的气象服务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利用ARPS模式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ARPS3DVAR和复杂云分析方案同化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单次同化和多次循环同化试验,分析雷达资料同化及其同化频率对西南涡暴雨过程预报的影响.其六个试验设计如下,不同化试验和单次同化试验,再以同化频率分别为6、12、18和24分钟做循环同化试验,循环同化试验中以同化雷达资料后的预报场作为下一次加入资料同化时的初始场,同化结束后预报至22日0
本文对2009年5月9-15日出现在山西晋中市罕见的春播期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常规高空及地面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应用天气学诊断方法,从高空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的演变,以及物理量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本次连阴雨过程主要特点是以区域性大雨开始,后转为小雨持续至结束;乌拉尔山阻高崩溃,切断低压减弱东移,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冷空气;高层500hPa东高西低形势,高原西南气流
安顺地处贵州中部以西以南地区,下垫面性质复杂,地形地貌特征多样化.2010年6月27日夜间,关岭岗乌出现了特大暴雨,24小时累计雨量达到了305mm.并于28日14时30分引起安顺市关岭县的岗乌镇山体滑坡,全市经济损失5308.4万元,死亡42人,失踪57人.为了更好监测关岭的降雨实况,2011年,关岭新增了28个雨量观测点,通过对这些雨量点的监测统计,2011年到2012年的安顺暴雨过程中,有5
凉山地区是四川西部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以强降水为主要诱因的泥石流灾害破坏巨大,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构建预报预警系统对于凉山州防灾减灾是非常有必要的。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与新技术学科,是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信息工程与现代地学理论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采集、存储、管理、检索、查询、分析、可视
受高空低值系统结合低空急流共同影响,2013年6月29日20点到30日20点时,自贡普降暴雨,部分地方大暴雨,最大雨量出现在荣县东兴镇,为243.3毫米,三个大监站自贡、荣县、富顺降雨量分别为144.2毫米、108.3毫米和53.0毫米.此次暴雨天气过程降水强度相当大,持续时间较长.主要降水时段在29日晚上.本次预报出现了失误,漏报了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主要从预报失误的方面做了分析.
青藏高原北侧的河西走廊中西部暴雨事件局地性强,历时短,发生次数少,相对强度大,该地区暴雨天气的预报在日常业务中仍是技术难题,且由于其复杂的地理条件、发生频次较低,目前已开展的研究工作还较少,对干旱区突发性暴雨天气的产生机理还需进一步认识.2012年6月4~5日该地区发生了一次极端暴雨天气,暴雨主要发生在肃北、玉门、肃南三地,玉门站日降水量86.1mm刷新了河西走廊中西部常规观测站有观测记录以来暴雨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8年秋季(9-11月)降水量和同期NOAA提供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水汽通量及其散度以及云南水汽的收支。分析了秋季各月降水与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的分布,以及环流异常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降水场与水汽通量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耦合程度最高,10月份次之,9月份最小,说明影响9、10月降水的天气系统较复杂。在降水的空间分布型上,云南秋季降水与水汽通量输送、
本文应用云南15个未迁过站的降水、温度等气候资料,计算云南5个区域(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和滇西北)的相对湿润度指数,诊断分析云南雨季和干季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雨季5个区域最为湿润的是滇东南,其次为滇西南、滇东北、滇中和滇西北。从雨季5个区域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变化特征可知,其周期变化集中在16a周期以下,主要为10-16a周期、6-8a周期和2-4a周期。在2007年以后,滇中、滇东北、滇东
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地形,其中,青藏高原总面积达2.5×106km2,平均海拔4000-5000m.伊朗高原面积约2.7×106km2,平均海拔1000-1500m.大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存在动力和热力两方面的作用.自叶笃正等[1]20世纪50年代发现青藏高原冬季是大气冷源、夏季是热源,奠定青藏高原气象学基础后,青藏高原的热源作用备受学者重视.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其
本文使用水汽压资料为塔里木盆地37个站1961~2010年观测数据,大气环流资料为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环流指数。对所选各站水气压数据进行了均一化检测订正,数据统计方法是:采用5点3阶平滑计算了水汽压趋势,使用趋势系数检验了趋势显著性水平,使用了Morlet小波变换的实部分析了水汽周期变化;水汽、温度和大气环流的突变检验使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为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