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滇黔铅锌成矿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区之一.自新元古代以来,该铅锌成矿区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形成了不同方向和不同层位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地质构造与区域铅锌成矿关系密切,构造控矿特征复杂.近20年来,众多研究者(柳贺昌,1995;刘文周等,1996;韩润生等,2000,2012;张志斌等,2006;金中国,2008;李波等,2009)在研究区的构造控矿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普遍认为该铅锌成矿区的挤压构造(包括逆断层和褶皱)控制着铅锌成矿作用,但在控矿构造形成时代与区域铅锌成矿时代的相对早晚关系以及区域铅锌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明显不足.本文以该铅锌成矿区内10个发育含矿角砾岩的矿床地质特征为研究基础,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成矿时代和矿床产出大地构造背景等,探讨了研究区的断裂和褶皱构造控矿特征.断裂构造对川滇黔铅锌成矿区有明显的控制成矿和改造作用。成矿前断裂主要是一些在古生代期间就开始活动的断裂构造,例如安宁河断裂和水城—垭都—紫云—罗甸,它们控制着铅锌成矿区的岩相古地理和赋矿地层的展布,并在后期的构造—热事件中复活而成为导矿构造。成矿期断裂主要是在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的升降运动(东吴运动)和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引起的区域性伸展背景下,成矿前同沉积断裂被复活而形成的断裂和由于地壳隆升而新形成的大量正断层,这些断层形成局部减压扩容空间,为成矿流体的运移、沉淀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脉状、透镜状、囊状铅锌矿体。但晚三叠世之后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已使大部分成矿期正断层发生反转而成为现今的逆断层。成矿后断裂主要有反转而成的逆断层、新形成的逆断层和在白垩纪—古近纪弱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正断层,这些断层截切、破坏矿体,改变了矿体的地质产状。本文对研究区内发育层状、似层状铅锌矿体并赋存于褶皱构造中的4个典型矿床(四川甘洛县赤普、云南巧家县茂租、云南鲁甸县乐马厂、云南彝良县毛坪)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后发现具有以下共性:①在背斜、向斜及其翼部均赋存有铅锌矿体;②铅锌矿体在背斜、向斜转折端未见加厚,翼部亦未见减薄等现象;③部分矿床(体)反而主要产出于向斜核部和倒转翼。上述特征表明,褶皱构造形成于铅锌矿化之后,不控制研究区铅锌成矿作用,仅控制了现今层状、似层状矿体的产出部位。川滇黔铅锌成矿区褶皱构造卷入的最新地层有三叠系及侏罗系的陆源碎屑岩,故推断褶皱构造主体形成于燕山期,部分形成于新近纪—第四纪,在时间序列上明显晚于铅锌成矿时代。层状、似层状矿体容矿空间确实存在,其形成可能受控于其它机制的层间滑动,而非以往研究者所认为的褶皱成因的层间滑动控矿容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