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冬虫夏草产区气候变化特征、适宜性及影响研究

来源 :南大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op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近35a(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39℃/10a,与全区升温率(0.40℃/10a)接近;雨季(5-9月)升温率为0.29℃/10a,升温率小于年升温率;冬春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为夏秋季.年和雨季平均最高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升温率具明显的区域特征;雨季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为0.30℃/10a,小于年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率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前者是后者的1.5倍,具有非对称性.绝大部分站点的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率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均明显大于年平均气温升温率.各升温率高海拔地区也明显大于低海拔地区.年平均降水地区差异较大,为285.5-894.6 mm,平均为542.0 mm。产区年平均日照时数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减幅为-6.5 h/10a。研究发现,156个冬虫夏草采挖乡镇中最低乡镇海拔为2304 m,最高乡镇海拔为5074 m。作为生长在西藏高原高山灌丛和草甸之中的冬虫夏草资源必将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与其相关的寄主昆虫、取食植物、生长环境的气候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蝠蛾昆虫取食植物同样受到气温、降水、日照、土壤温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制约。
其他文献
辽宁省水氡观测始于1969年渤海7.4级地震以后,并逐渐形成区域地下流体观测台网.其中盘锦、岫岩、汤池和金州水氡观测点分别建立于1973年、1975年、1974年、1973年,至今已积累了长达四十年以上的观测资料.在1975年海城MS7.3和1999年岫岩MS5.4两次地震前,水氡测项在一定时空域内均出现过明显的趋势及短临异常,为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在2013年灯塔地震前也出现了明显的水
近年来,随着GPS观测精度的提高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目前将两者技术的结合已逐渐被应用到模拟区域应变场演化中.山西中南部至晋陕交界地区连续多年被列为全国值得注意地区,历史上该区域曾发生过多次强震,该区内2014年先后出现了多项准同步前兆异常,部分异常测项于2015年下半年又同步转折变化,且与山西南部GPS区域应变参数转折变化较为一致.另外,ML≥3.0地震视应力空间图像显示山西南部区域高值异常仍
地震条带图像是地震预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已有的关于地震条带的研究大多是震例的回溯性研究成果,本文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的条带进行系统性识别清理.本文的华北地区是按照华北Ⅰ级块体边界来勾画,因此下文所用的目录是此块体内的地震.
大量的强震震例证实了在震前确实存在着地震电磁异常,对地震电磁异常的观测研究已成为地震短临预测的主要方法.观测地震低频电磁异常,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地震电磁前兆及其机理的认识.从理解认识地震短临电磁前兆及其机理分析其异常来源的角度来说,异常可能有来自震源信息的局部性前兆,也有可能来自震源所在的区域应力场构造以及与孕震立体环境.目前,在云南地区建立了九个地震极低频电磁台,约占全国地震电磁极低频台站总数量
以区域气候模式为核心的动力降尺度气候预测方法,近年来逐渐得到应用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CWRF区域气候模式建设中国精细化区域气候预测系统,用于国家气候中心汛期气候预测业务.所选的CWRF模式水平分辨率30km,垂直36层,其最大特点是包含了当今主流的物理参数化过程,可以针对区域气候特点充分考虑不同物理过程的区域适应性,从而开展不同物理配置组合的区域气候集合模拟和预测.
本文将年际增量预测思路应用到陕西夏季降水预测,取得很好效果.年际增量定义当年气候变量的观测值(Yn)与其前一年变量值(Yn-1)的差值,简称"增量"ΔY=Yn-Yn-1.增量能够准确反映气候变量的准两年变化特征,可有效利用前一年的观测信息,使得气候变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信息均可以被较好地反映.增量反映气象变量动态变化规律,具有更加敏感的特点,更能准确表达气候变量的变化趋势.
我国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经历了简单的经验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动力模式和动力统计相结合几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延伸期—月—季节—年度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动力与统计集成的季节气候预测系统(FODAS)吸收了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的优点而形成的针对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的一种新思路,是目前短期气候预测公认的可行之路.FODAS这一业务系统已经在2009~2014年的
前期工作作为合作者提出一种定量估计ENSO持续性障碍强度(PBI)的方法,将此方法用于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类ENSO事件季节持续性障碍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东部型ENSO事件,观测中的中部型ENSO事件往往呈现偏弱的季节持续性障碍.通过系统地诊断分析,进一步地探讨了40个样本(包括两组观测与38个模式试验)ENSO持续性障碍强度与潜在的影响因子的统计相关特征。指出ENSO持续性障碍的强度与ENSO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等山区为界,流域地形呈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受气候变化影响,流域梅雨年际特征变化明显.文中采用太湖流域国家气象观测站雨量、温度资料,500hPa高度场资料、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及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历年的出入梅时间、梅期、梅雨量等资料,研究1971-2010年太湖流域梅雨特征变化,分析了流域出
干旱指数的适用性分析是定量表征区域干旱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前人在对中国地区的SPEI适用性分析表明,采用2014年提出的改进后的SPEI-PM(FAO56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参考作物蒸散)能显著提高该指数的区域和季节适用范围和年、月尺度的干旱评估能力.但FAO56-PM中的净长波辐射在中国模拟精度偏低,利用气象观测数据校正的净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