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季北方冬小麦冻害气候分析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pa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小麦播种至灾害发生前的气候资料及灾害过程天气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期气候适应性及相关生产因素分析,认为冬小麦播种以来,温度持续偏高、降水偏多或适宜,冬小麦生长发育加快,生育期提前,植株抗寒能力降低,是造成冬小麦冻害的基本气候因子;两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是造成冬小麦冻害的直接气候因子;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政策等因素对冬小麦冻害起到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为直观显示河南省冬小麦光温生产优势区域分布,在作物模型数据库组建和参数调试及适用验证基础上,利用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 v1(Decision suppon System for Agrotechnoloy Transfer)中的CERES—WHEAT模拟,研究了河南省40个代表站近十年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与雨养小麦产量,从而得水分增产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10年平均值在
本文采用500m×500m的小网格插值,推算了烟叶生长期内主要气候生态因子的小网格地域分布。在参考第三次中国烟草种植区划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烟草叶生长期内的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特征,经过专家评分,选取了大田期降水量、大田期日照时数、成熟期降水量及成熟期,连续5天日最高气温≥35℃高温热害4个气候生态因子作为烟草种植区划指标。然后利用等级划分法和GIS小网格技术,进行了湖南省烟草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宁乡农业气象条件优越,适宜优质烟生产及后季作物高产、高效,但是天气多变,灾害性天气常造成烟叶质量欠佳,产量不稳。本文通过灾害实地调查,历史资料统计,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影响程度。阐明了烟草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确定灾害的危害指标和诊断方法,提出了本县烟叶生产区划,抗灾减灾技术,对烟叶生产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杨树主要是生长在暖温带地区的一种树种,近几年在洞庭湖区得到了高速发展。属于弧热带地区的洞庭湖是否适应杨树的快速生长,本文从杨树生长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为湖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杨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分别在2002年、2003年和2006年等不同气候年景下在长沙等地进行分期播期试验,系统分析了在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生态条件下,对不同生育期的产量形成的主要影响,发现制约一季稻生产主要的气象因子为孕穗、抽穗期的高温、抽穗灌浆期的低温阴雨、成熟期伏旱和开花期暴雨洪涝,并结合田间试验结果从生态机理上探究影响一季超级稻生产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田间试验表明:在中亚热带地区一季
本文利用位于江苏省江都市小纪镇良种场的中国稻麦开放式CO2浓度增高的系统平台,于2007年3月19日至5月24日(即小麦分蘖末期至成熟期)进行小麦作物冠层微气候及相关项目的连续观测,并结合能量平衡分析,用以研究中国FACE系统对小麦冠层小气候各要素的变化特征及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的影响,从而为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可能造成的影响提供生态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FACE叶片气孔导度
1951~2005年河南粮食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气候单产量呈减少的趋势。这种波动除去社会因素影响外,主要受当地气候条件波动的影响,特别是与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文中着重分析了气候单产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小波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了气候产量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旱涝灾害程度在逐年增加,其对气候产量的影响也随之增加,二者存在密切联系;气候产量变化存在2年、20年左右特征尺度的变化
通过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分析及对生物环境条件的模拟发现:(1)土壤水分充分满足的条件下,蒸腾速率较土壤水分匮乏偏高近100%。这说明了土壤水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小麦蒸腾速率的快慢。(2)土壤水分含量的高低可以影响蒸腾峰值的出现时间,土壤含水量越小,蒸腾峰值出现的越晚,土壤含水量越大,蒸腾峰值出现的越早,分析发现,无论土壤含水最高或低,蒸腾速率在16时均出现较前后偏小的现象。(
根据冬小麦产量形成的阶段性原理,对气象产量进行逐级分离模拟。以返青-抽穗期无灾年产量为基点,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计算了理想条件下的理想产量和因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在分析返青-抽穗期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程度和对产量影响权重的基础上,建立了晚霜冻产量损失评估模型。最后以商丘市作为黄淮麦区代表站,对1980-2006年冬小麦晚霜冻产量损失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因晚霜冻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平均为11.7%,严重
本文利用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结合2001~2004降水观测数据及1983~1986年大别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考察的有关资料,对近30年来豫南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分级统计了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综合分析了旱涝灾害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揭示了豫南旱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并在总结旱涝灾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