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来源 :2005安徽食品安全博士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29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新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介绍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并对本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理策略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用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对真丝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反应机理,分析了接枝率的影响因素,并测试了改性真丝纤维的形态结构和主要性能.实验表明,较好的接枝条件是:接枝单体4~6g/L,引发剂1.5g/L,70~75℃接枝120min;改性后真丝纤维的断裂强度、延伸度、吸湿性和染色性都获得改善.
本文从我国的水资源紧缺和传统印染业的弊端两个方面,分析了推行清洁印染工艺的必要性.提出了以热转移印花为主线的"无纸热转移印染技术"的整体构思,论述了为实现这一构想已有的研究基础、尚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优选合理环保的染化料及助剂,以罩防浆取代常规的酸防工艺,加强各工序间的质量控制,使防印效果达到了与拔染印花相媲美的程度,带来了产品的高附加值.
本文在分析胡麻纤维性质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胡麻纤维的化学改性和染色问题.胡麻纤维经碱改性后,纤维的聚合度、结晶度和取向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纤维上染率也有了明显提高.此外碱改性还能使麻纤维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和结构的变异,这使麻纤维的回弹性和柔软度得到改善,抗皱性能提高,大大改变了其制品的服用性能.
本文通过极差、方差及单因素分析,优化出棉织物改性的最优工艺,并通过对织物含氮量的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表征了改性剂与纤维素纤维织物发生了反应.通过对天然植物染料姜黄、大黄用于改性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色指标及牢度的测试,得出纤维素纤维织物经化学改性后,天然植物染料姜黄的染色性能大大提高.
本文采用环氧树脂RF-01对大豆蛋白织物进行抗皱处理,讨论了各种工艺参数对整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测试在不同整理条件下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透气性、白度等性能取得了优化整理工艺,并通过DSC、TG和FT-IR等方法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了一些有关结构和性能方面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干弹和湿弹分别提高了约11﹪和56﹪),白度基本保持不变,且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
近几年来染厂及一些品牌公司遇到染色后的聚酰胺纤维在洗涤坚牢度上存在着局限性的问题:诸如退色,或色相变化或颜色向相邻的织物渗化(即沾色),因此引起了客户们的投诉,从而限制了纺织品设计的选择性.洗涤牢度之所以出现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聚酰胺纤维的转变点温度低,从而导致了即使在通常家庭洗涤温度条件下(40-60℃),染料从纤维内部向表面热迁移.汽巴精化目前推出了一套新的获有专利权的活性染料,解决了此问题
本文针对麻纤维采用化学脱胶会对纤维造成损伤的问题,提出了大麻纤维生物酶脱胶的新方法.并且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生物酶脱胶的最佳工艺,即作用时间2h,果胶酶浓度5g/L,pH值4.5,温度50℃;后处理氢氧化钠浓度0.6﹪.生物酶对大麻进行脱胶处理,其作用条件温和,对纤维损伤小,生产中容易掌握脱胶的程度,有利于提高出麻率,且耗水少、污染轻.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当前安徽省水产品安全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探索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水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现水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加工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广大水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促进安徽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首先是食品供给的安全。而食品供给的主要来源是粮食。安徽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省,安徽省的粮食供给形势如何,直接关系着全国的食品供给安全。因此,研究分析本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省委、省政府乃至中央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意义,阐述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构成及与粮食产量的关系,浅谈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评价方法,对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