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烷分子异位同位素的分馏参数计算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at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益于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技术的进步,单一分子内部的同位素分馏信号可以被精确测定,例如异位同位素分析.分子内异位同位素分馏信号的应用无疑为地球化学领域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信息.目前,相关的研究已经应用在丙烷的碳、氢同位素体系.丁烷(C4H10)作为天然气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大气中重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其分子内部异位同位素的分馏信号对于认识丁烷的形成和来源以及天然气的演化等都意义显著.因此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手段研究了丁烷体系碳、氢同位素的异位同位素分馏信号。理论计算水平选取了CCSD(T)/6-311+G(d,p)、MP2/6-311+G(d,p)及B3LPY/6-311+G(d,p)。为了更精确地研究丁烷体系的同位素效应,采用了超越简谐水平的计算方法,加入非谐效应、转振耦合效应等校正项,以得到非常精确的同位素分馏参数。同时,研究了同位素分馏信号与温度的依赖关系以及异构体丰度间的关系,为拓宽异位同位素效应的研究范围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高空间分辨率质谱仪的不断发展,研究单矿物中同位素的分布已经成为热点.矿物在熔融、变质等热事件中,同位素会发生差异性迁移,导致同位素进一步重新分布.虽然矿物颗粒尺度的同位素分布数据正在快速积累,但是由于缺乏固体中同位素扩散的理论基础而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这严重影响了拟从更微观的尺度诠释同位素在一个动力学背景下的分布规律,更好地解释地质体热演化历史。所以,基于微观尺度的固体同位素动力学扩散效应的理
MC-ICPMS由于仪器稳定、操作简便且测试精度高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硅酸盐岩石B同位素的测定,但是对于保存在海底的岩石,由于其长期受到低温海水浸泡,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海水蚀变/吸附等的影响.要获得高精度可靠的B同位素数据,必须消除这些外来的影响.本研究选取IODP352航次的两个玻安岩岩芯样品(新鲜/轻微蚀变)通过设定不同强度的淋滤用酸(2N/6N,HCl)和淋滤时间(1h/3h/5h/7h
本文建立了玄武岩和橄榄岩样品中钛(Ti)的化学分离方法,特别是对于含低Ti而高Fe和Mg的橄榄岩样品中Ti的化学分离方法进行了探索.实现了通过双稀释剂技术校正的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法测定玄武岩和橄榄岩的Ti同位素组成.玄武岩样品Ti的化学分离采用DGA和AG1-X8两柱法;橄榄岩样品Ti的化学分离采用DGA和AG1-X8三柱法.虽然高精度的Ti同位素数据还很有限,但Ti同位素
为了进一步明确蜗牛壳体团簇同位素特征,分析了分布于华南华中华北地带的陆生蜗牛壳体的团簇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蜗牛壳体钙化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团簇同位素分馏原因,结合氧同位素温度计,分析了蜗牛体δ18O与雨水δ18O(以及相对湿度)的关系。在与前人研究的对比中,研究表明,蜗牛的生物习性(如对最适温度和湿度的趋向性)很可能影响到其壳体Δ47值对周围大尺度气温的指示。这意味着,在重建古气温时,蜗牛生长的“微环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通常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中,铜、镍和铂族元素赋存于硫化物中,其典型的硫化物组合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本次研究以四川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分析共生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的Fe同位素组成,揭示成矿过程中Fe同位素特征和变化规律.
大陆边缘海底广泛分布着以甲烷为主要成分流体渗漏形成的冷泉系统,该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冷泉系统中发育着大量自生碳酸盐岩(冷泉碳酸盐岩),是海洋中重要的Mg汇,也是探究自生碳酸盐岩形成过程中Mg同位素分馏机制的天然实验室.考虑到冷泉碳酸盐岩矿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沉积环境的复杂性,简单的全岩Mg同位素组成特征很难明确影响Mg同位素分馏的因素.本文以南海北部东沙海域的单一通道流体渗漏形成的烟
土卫六表面存在着大量物质循环过程和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作为太阳系中在未来会被大量探测的一颗卫星,认为十分有必要提前通过现有的研究手段去深入了解土卫六表面发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可能产生的一些结果,为未来的探测任务做好充足的科学准备。本研究将结合之前的工作,将适用于气体的同位素分馏理论扩展到固体和液体体系上,尝试计算在超低温条件下,N2和CH4的不同物态之间的同位素平衡分馏,以及一些简单的涉及CH4的光
为研究俯冲带流体作用过程中Si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作者选择加利福尼亚州Franciscan杂岩体中一套特征良好的变质橄榄岩样品进行Si同位素分析。经过反演计算得出,俯冲流体中的Si同位素组成接近地幔值。此外,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俯冲板片变质脱水过程不会引起残余板片Si同位素组成发生明显变化。
Ba同位素也有望成为示踪地表物质俯冲再循环和壳幔相互作用的新工具。本工作通过对岛弧岩浆岩和洋岛玄武岩的Ba同位素研究,进一步了解Ba同位素在俯冲再循环过程中的分馏行为。样品中Ba同位素组成与Ba/Th有一定相关性,表明其源区的Ba同位素组成受俯冲流体的影响更显著。
形成于前寒武纪的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简称BIF,或称为IF)是早期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球演化特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类型.前寒武纪BIF主要形成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晚期两个时间段.最早的BIF形成于3.8Ga,一直到2.5Ga左右BIF的产出达到峰值,到1.8Ga左右,全球大规模的BIF消失.1.8Ga BIF沉积的终止表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