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公路映秀至耿达段打通方案初析

来源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抗震减灾专题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环线映秀-日隆旅游公路起于汶川县映秀镇,经耿达、卧龙,止于小金县日隆镇四姑娘山双桥沟沟口。"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通过对沿线的调查,全面掌握了映日公路的损毁现状,尤其是损毁严重的映秀至耿达段,本文在对道路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病害和损毁程度的分析,提出了打通思路和初步技术方案。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成兰铁路安县段地震地质灾害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简述了地学遥感信息提取和分析,分析了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以及线路的地质条件。
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的遗址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地震遗址保护和纪念场馆建设的经验。保护汶川地震典型遗址,选择合适地点建立集地震地质研究、科普教育和灾难纪念为一体的地震遗迹纪念场馆,这无论是对于探索地震地质规律还是纪念遇难者、警示后人,以及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后大中型水电站的工程概况,分析了水电工程应急排险的能力,阐述了水电工程震害调查方法,在剖析灾区水电工程震损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工程震损总体情况。  
本文首先概述了小水电开发利用的情况,然后介绍了汶川地震四川省小水电震损受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电站受损情况的原因。
本文简述了通口水电站的工程概况,介绍了电站的设计特点,分析了通口水电站在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排洪过程后的安全性和对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排洪过程的滞洪作用,对震后及滞洪后的安全进行检查,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在简述火溪河水电基本特征及流域地震地质环境的基础上,立足各工程震损调查,就水牛家高坝电站的震损情况,以及下游两座闸坝引水式电站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初步分析。
本文概述了汶川大地震后紫坪铺面板堆石坝受灾情况、分析了地震对大坝的影响程度,文章还探讨了震后对大坝的修复措施和大坝施工中填筑质量的控制。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加大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开展地下抗震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明显。本文对地下结构的破坏特征、破坏类型、抗震问题以及抗震方法等进行了研究。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区水电工程经历了严酷考验,震后多家单位对震区水电站开展了震损调查与检测工作.经过本次勘察,电站主体结构如大坝基础、坝体结构、地下厂房结构均未受到严重损坏,仅地面建筑物受到损坏,因此本次地震核心区的几个水电站是坚固可靠的。
救灾通道毁灭,恢复交通、实现道路紧急通行是首要的、急迫的工作,是抢险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首要问题。但在震后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与严峻的生存条件下,抢通工作是“急、险、难”。本文针对绵茂公路汉旺至清平段震害调查情况和成因分析,确定应急抢通措施,确保道路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