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石坝页岩气田多期叠加构造变形与含气性耦合性关系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部位,盆地及其周缘海相、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体系下的深埋藏(高演化)、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即强改造作用过程.这是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页岩与北美页岩气产层在地质特征和演化上的最大不同.本文以川东地区焦石坝页岩气田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性砂箱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中国南方多期构造叠加变形及其对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控制影响作用.砂箱物理模型采用非均质性物质变形条件(底部玻璃珠代表基底滑脱、中深层硅胶层代表膏盐滑脱层),以30°,45°,60°两期挤压变形模拟川东地区两期叠加变形过程.多组砂箱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受第一期构造挤压变形结构影响第二期挤压变形前缘冲断层具有侧向弯曲、分段性特征,其侧向"焊接"交汇形成平面上"阶梯状"分段式前缘冲断层,形成第二期侧向断坡性质的前缘主变形带.
其他文献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为例,综合运用储层内外势差法、束缚水饱和度法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等方法对东濮凹陷油气成藏底限进行了定量计算,并用实际钻探结果对其进行验证.
古潜山是被新生代沉积层所覆盖的特殊地质体,其形成与盆地基底升降、区域或地区性不整合面、以及残留盆地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李德生,2000).位于渤海湾盆地中心的黄骅坳陷古潜山构造发育,自1964年港1井于港北潜山首次获工业油流以来,潜山一直是主要勘探研究对象及勘探领域.近几年,港北潜山勘探证实裂缝对潜山储层发育及后期改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油气产量的关键因素.但受潜山构造复杂性以及地震资料、技术条
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地区遗留了东亚持续向南俯冲的大陆边缘,蛇绿岩、岛弧和微陆块碎片在新生代期间发生互相碰撞和变形,记录了古南海俯冲及南海早期张裂的历史.本文利用实地考察获得加里曼丹岛西北部沙巴地区地质构造及其发育特征、主要断裂性质、地层及沉积特征等一手资料,识别古南海俯冲及南海早期张裂特征,探讨与南海扩张过程的响应关系.本区沉积地层发育于蛇绿岩套的洋壳基底(J3-K)之上,从上至下发育了Sapulet
对于海上少井条件下的斜坡型源汇系统,预测砂体优势汇聚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难点:(1)地貌差异小,水系分散,优势汇聚区不易识别;(2)缓坡带沉积地层较薄,地震反射结构特征不明显,沉积体识别困难;(3)海上钻井较少,难以进行精细标定.辽东凹陷南洼东部斜坡带沙二段时期发育典型的斜坡型源汇系统,钻井结果表明储层发育但局部范围内横向变化较快,因此,明确砂体优势发育区是储层预测的难点,也是油藏评价的关键性问题.
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期是盆地发育鼎盛期,湖盆水深最大,湖盆边缘一系列扇三角洲前缘滑塌进入湖底形成湖底扇重力流沉积,主要是砂质碎屑流-浊流沉积,岩心中复杂的泥砾是深水沉积示踪剂.洼陷带沙三段埋深普遍超过3500m,强烈的成岩作用后储层普遍致密.深水沉积砂体和优质烃源岩"三明治"式结合,形成了典型的致密砂岩油气藏.
辽中凹陷内部发育多种样式的反转构造,这些反转构造与郯庐断裂带辽东湾段的走滑压扭有密切关系.通过地震剖面和平横剖面对辽中凹陷反转构造的几何学特征、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并结合勘探实践分析了反转构造对辽中凹陷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中凹陷在新生代主要曾经历了三期构造反转,分别发生在沙三段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三期构造反转均与郯庐断裂带的多期幕式走滑压扭活动有关.辽中凹陷反转构造对
含油气盆地的传统资源评价方法常以整个盆地作为评价单元,其结果对区域或盆地级的油气资源前景优选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南海西南部西纳土纳盆地内有利勘探层系和区带优选,本文重新对该盆地进行资源潜力分析,按照基础地质特征—油气地质特征—含油气系统递进控制的研究思路,以含油气储集层和圈闭类型为核心划分盆地成藏组合,并将成藏组合作为基本单元进行评价.对已证实(勘探程度较高且已发现商业油气)成藏组合,采用勘探趋势
走滑断裂对造山和成盆的作用一直是大地构造学研究的热点.渤海湾盆地被中国东部的两条巨型的走滑断裂:郯城-庐江断裂(下文简称郯庐断裂)和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下文简称张蓬断裂)所切割,走滑样式丰富,盆山关系复杂.近年来,渤海海域勘探大量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大面积运用,为走滑断裂的大地构造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料基础.
桂中坳陷西北部普遍发育的泥盆系页岩,是滇黔桂地区上古生界页岩气勘探突破的重点.为查明该地区页岩气聚集条件及资源潜力,以桂中坳陷首口单井完整钻遇泥盆系各套主力页岩层的桂页1井岩心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均匀取样(采样间隔2m),对300余块岩心样品进行了干酪根类型、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黏土矿物及全岩X-射线衍射等测试分析.
油气综合化探勘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深部富集的油气向浅表微渗漏"的存在,理论依据是"烟囱效应".主要通过从地表土壤(岩石)中获取与石油、天然气有直接关系的烃类组分和间接联系的各种地球化学信息,从而有效的预测地下油气聚集带和含油气圈闭.油气综合化探技术方法经历了近70年的研究应用,在寻找常规油气藏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