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级神经网络的智能化结构损伤检测系统

来源 :第六届全国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l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结构损伤检测领域,神经网络被广泛用作智能损伤模式识别工具,其智能、鲁棒、高效等优势多被强调。不同于已有研究,本文提出一种分级式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包含有机联接、分别由2个神经网络ANN1和ANN2主导的两个层级:在第一层级,ANN1对原始损伤特征样本矩阵进行非线性主成分分析,实现损伤特征提取的功能,能很好地保留样本数据包含的损伤信息,同时又极大地降低了样本容量,对计算的简化和计算性能要求的降低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第二层级,ANN2利用ANN1的结果进行模式识别和损伤状判断。两个层级上,ANN1和ANN2协同合作,构成了一个集损伤特征提取和损伤模式辨识两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结构损伤检测系统。为了对该系统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将该系统应用于噪声条件下三跨连续桥梁的损伤检测,数值试验说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探测三跨连续桥梁结构的损伤位置及程度,尤其是在信噪比SNR为10的情况下仍能成功地辨识损伤状态;进一步,将该系统应用于该领域国际标准试验模型——ASCE四层框架结构的损伤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检测出损伤位置与程度。与现有的模态方法和普通神经网络检测方法相比,所提出的分级神经网络的智能化结构损伤检测系统具有准确性高、计算空间要求低和耐噪性强的优势,为发展先进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模态阻尼比反映了结构振动过程中的耗散能量特性,是大跨度桥梁抗风抗震等动力响应分析的必须参数。阻尼的形成机理及其复杂,其取值不仅依赖于材料,而且与结构形、节点连接方式等有关,现场测试是获取模态阻尼比最为可靠的手段。按动力激振方法的不同,模态测试方法分为环境振动法和强迫振动法。环境振动法利用车辆、风等作为激振源,不需要专门的激振设备,但响应的信噪比底,阻尼比识别结果离散性很大;强迫振动法利用专门的大型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我国许多大型工程结构安装了监测系统并且积累了海量的监测数据,如何分析和挖掘这些监测数据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也促使了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科学与工程新兴研究方向的诞生,结合国际上应用数学和信息领域的最新成果,本文总结课题组在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压缩感知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结构健康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无线传感和快速移动无线传
本文从设备结构、组成部分,应用领域等方面入手,对旋流电解絮凝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将旋流电解絮凝技术运用在络合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对工艺过程进行了小试和扩试,并对反应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对络合重金属废水的有效处理。另外,文中还对将旋流电解絮凝技术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过程的情况进行了叙述。旋流电解絮凝技术模块化组装、工艺流程短、运行成本低,在废水处理领域
相比传统应力波检测的电学元件,光纤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抗电磁干扰、适应性强、灵活多变、集感知与传输于一体等优点,将超声检测和声发射技术与光纤传感器相结合,有利于更广泛和便捷地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的损伤检测和监测。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Mach-Zehnder(M-Z)干涉仪原理的超声波动光纤传感器的主动与被动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给出了M-Z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基于M-Z干涉仪的光纤传感器测
利用压电陶瓷传感器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众多国内外学者将基于PZT的检测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大型结构主动监测,期望能够得到结构的实时健康状况,并对潜在的危险做出预警。而钢筋混凝土结构被广泛运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基础设施,其安全与稳定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混凝土结构的主动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以PZT型智能钢筋为智能传感元件的监测系统利用导向波法成
目前,针对沿海港口码头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较少。为了提高码头结构的安全性、提升码头的智能化水平,根据沿海港口高桩码头结构特点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构建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及BIM技术的沿海高桩码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并依托天津港南疆27#通用码头工程开展了系统的建设实施。系统设计监测内容包括结构静、动力特性监测、结构耐久性能监测及环境状态监测。系统建设时,通过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光纤光栅倾角传感器、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在长距离输水工程以及城市管网中得到普遍应用。超大口径、超高工压和超深覆土使得PCCP的制造、安装和运行受到诸多挑战,本文针对超大口径PCCP全寿命周期服役中的典型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揭示了PCCP插口环裂、断丝爆管的失效模式和破坏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建立PCCP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拟管道在制作、吊运以及堆放过程中的典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交通的高速发展,大跨公铁两用斜拉桥已经成为我国跨江高速铁路桥梁的重要结构形式。而在高速列车与汽车的共同作用下的桥梁结构振动问题,也是土木工程领域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基于黄冈公铁两用斜拉桥健康监测系统2015年1月~9月的主梁竖向加速度长期监测数据。首先讨论了桥梁主梁竖向振动加速度典型监测结果的特点。进而对桥梁竖向振动的季度频谱特征进行分析。全文重点研究了桥梁竖向振动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已经到了一个需要进行理论总结和行业规范化的时期。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不仅是系统设计方法缺乏理论指导,而且系统实施过程和运营管理也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甚至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也缺乏统一的规定,这严重影响了桥梁监测系统的建设质量和效果,如果任由局面朝无序化方向发展下去,将最终成为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的主因。本报告介绍了上
针对国内部分大中型桥梁已建成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处理分析功能弱、信息处理孤岛和评估预警功能底下的缺陷,研究面向健康监测系统的云端接入技术和通用的云端分析计算平台技术。前者是通过构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云梯实现的: 软云梯技术适用于可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本文采用云数据库和WebService技术,实现了云下监测数据的入云和云端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硬云梯技术则利用自主研发的基于4G的M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