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er-to-Peer的主动视图维护模型研究

来源 :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y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化视图是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DW)中存储的主要信息实体,它将各分布式数据源的数据实体化.在一个典型的数据仓库系统中,数据源是由不同的信息提供者拥有,并且功能独立于其他数据源.一旦数据源产生更新,DW必须通过视图维护重新演算算法来确保视图有效地进行相应的维护,以保证两者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已有的算法如延迟视图维护方法,自维护方法,以及基于增量维护思想的渴求补偿算法、Strobe算法和C-Strobe算法、在线纠错算法、MDVM和PM-DVM等都采用类似斯坦福大学的WHIPS模型为研究平台,是典型的C/S结构.基于这种结构的视图维护模型对于DW计算能力范围之内的顺序更新有较好的响应性能.但由于数据源具有自主性,不能对更新的数目及顺序作任何强制要求.因此这种模型以及基于这种模型之上的维护算法具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即并行处理能力十分弱,甚至无法并行处理,在产生大量更新的情形下会导致维护处理出现阻塞,影响数据仓库数据的一致性以及数据质量,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现有的视图维护方法和模型方面的现状及其局限性,并提出了基于P2P的主动视图维护模型,该模型充分发掘P2P技术的潜在优势,克服了传统视图维护方法中DW端和DS端负载失衡及可伸缩瓶颈等问题.还介绍了P2PAVM的整体构架与节点的体系结构;阐述了P2PAVM实现的关键技术;并从总执行时间上对P2PAVM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P2PAVM在并发处理方面具有优良特性.基于P2P的视图维护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我们将在今后深入研究节点对维护查询的分解、系统的容错机制及安全等问题.
其他文献
对具有变时滞变量的二元神经网络方程,运用时滞泛函微分方程理论和方法研究它们解的各种性态。给出了其解存在的唯一性定理,数值求解的系统方法以及精度分析。最后通过相关算例,验证了本文理论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
语义Web是由万维网之父TimBerners-Lee最早提出来的.语义Web是当前Web的扩展,是Web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它通过结构化Web页面的内容,使Web上的信息都有定义好的含义,从而实现人机以及计算机之间基于语义的信息交换,达到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本体在语义Web框架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构建语义Web的基础.本体通过对概念的严格定义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概念精确含义,
协同过滤算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图书馆等众多领域,随着系统的不断庞大,传统的算法暴露出许多缺点,本文提出的基于项目分类的协同过滤算法大大提高了在用户评价稀疏的情况下推荐的准确度.但对项目的特征分解和聚类加大了离线计算的计算量,下一步将探讨更为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精度和效率的平衡.
目前GEP的进化完全依赖其自身能力,人们只能被动接受完全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本文提出将转基因的思想引入GEP中,希望能够借此对进化过程助一臂之力.
本文简要描述了基于XML的Web数据集成系统,介绍了查询分解策略,给出了快速响应多个查询的查询优化策略,最后总结全文.
本文介绍了使用界标和增加/删除网页文档两种当前比较典型的更新策略,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比较,对使用界标和插人/删除文档这两种更新策略进行改进;用实验对改进策略进行了验证比较;在文章最后,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应用前景.
本文根据全文数据库的特点,提出一种全文检索的组织方式,比较了全文检索方法与常规的数据库内搜索的不同之处,完成一个基于DotLucene的全文检索技术对知识库站内查询的实现,把模糊查询变成了多个查询条件精确查询的逻辑组合,查询功能强大,检索速度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XML的Cache系统是XML数据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在分析基于XML的Cache系统功能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一个实用的XMLCache系统--CACX;并对CACX系统中的数据组织以及数据更新策略进行研究;根据XML数据更新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关联规则的Cache数据组织方法,降低了数据更新的数据开销;同时讨论了CACX系统三种数据替换策略及其代价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第二
稀有类分类是当前数据挖掘的研究热点之一.所谓稀有类是指我们关注的目标类在数据集中所占比例非常小(通常远低于10%).许多实际问题,如网络入侵检测、欺诈检测、疾病诊断等都可看作稀有类识别问题.本文考察了如何使用Bagging技术来分类稀有类,提出了Bagging基于eEP的组合分类算法BeEPRC.通过改进的加大稀有类样本抽样比例方法及多分类器投票策略,BeEPRC对稀有类表现出了很好的分类性能.在
Web服务技术出现已经有四年多了,尽管这项技术非常有潜力但是被采用的比率依然不高.影响它发展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Web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s,简称QoS).在Web服务体系中,服务登记机制UDDI只基于Web服务的功能性(Functional)方面.类似于:用户需要获得响应时间小于2s,服务价格小于100RMB这样的Web服务,目前的UDDI无法处理,如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