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節約用水推動之成效與展望

来源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从1994年起便积极进行推动节约用水,藉由建立省水标章制度,推动省水器材换装与普及化,办理民生及工业用水节水技术的服务与辅导,推广雨水及生活杂排水利用等工作,至今已有超过十年的历史,目前节约用水工作已展现显着成效:省水标张产品计有「洗衣机、一段式省水马桶、两段式省水马桶、两段式冲水器、一般水龙头、感应式水龙头、自闭式水龙头、莲蓬头、省水器材配件及小便斗冲水器」等十项,历年累计核发1,022万枚,有效节约用水达1亿5千万吨;在民生及工业节水辅导方面,民生辅导234案次,节水量1,244万吨,工业辅导503案次,节水量4,890万吨。本文针对历年来推动节约用水各项措施之成效提出具体分析,并提出後续推动工作重点。
其他文献
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及过度开发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是触目惊心的,必须实施强化节水、抑制需求、清洁生产、适度开发、合理配置、加强管理等一系列综合开发、利用及治理战略,才能维系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台湾具有特殊之地理位置、地形与天然气候,本就是高淹水潜势地区,尤其是河川下游沿岸与沿海低洼地带,而这些地区又恰好是人口聚集之所在,在在增加了淹水灾情。台湾在1970年代起在这些地区陆续兴建许多区域排水系统设施,其初期治理成果效益相当显着,但当年的工程设计并未考量气候变迁之因素,若加入气候变迁所增大极端降雨之事件规模及愈形恶化的海水位极端变异程度,淹水灾情必更形严重,其中又以深受地层下陷之苦的西南沿
本文针对近年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对辽河流域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本区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在地下水超采严重、水库建设接近饱和、海水淡化投资大产出小的条件下,寻找一条新的水资源出路--大力发展雨水贮存利用.介绍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内雨水利用现状,为本地区的技术运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後因地制宜,分析辽河流域特点,提出了几顼合理的雨水贮存利用技术,并从防洪减灾、经济、社会、水土保持四个方
过去半个世纪,台湾水利政策成功引领台湾水利建设的发展,支援每一阶段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用水并降低水患损失。现阶段的台湾水资源政策纲领一新世纪水资源政策纲领,其精神已符合永续发展方向.各项执行方案也整体考量治水、利水、亲水、保水、活水层面,建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公义兼顾的永续台湾。但面对逐年显着且影响日趋扩大的气候变迁现象,现阶段水利政策是否得以永续仍有待深入评估。目前多数的气候变迁冲
山东省是水资源严重贫乏的省份,黄河是山东省主要的客水资源,山东沿黄地区是全国优质粮食主产区,近几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大但随着黄河上中游各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引黄水量不断增加,黄河进入山东的水量不断减少。因此,开展节水灌溉,增加引黄灌溉面积,是从根本上解决山东沿黄地区水资源短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对缓解日益突出
我国华北地区连年大量超采地下水,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为了抑止地下水环境的恶化,在节水为先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各种水源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人为地调节地下水的开采一补给关系、阻止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是十分必要的。在山东省地下水人工回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研究,建立了基於GIs的山东省地下水人工回灌资讯管理系统和地下水库运行管理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山东省不同水源、不同类型区和不同工程型式的地
从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因素出发,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地下水脆弱性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和可获得资料的情况,确定了北方滨海地区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DRAMTICH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黄水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编图,对当地今後制订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等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方法同样适用於其他类似地区的地下水脆弱
在都市化过程中,由於人口快速成长且集中,随之而来的建筑物、道路等不透水面密度增加.导致地下水补注减少及破坏水文循环.为清楚了解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长期水文量影响,建立一个合宜的都市水循环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选定台湾台北的六馆抽水站集水区进行案例分析。模式参数经过敏感度分析、率定与验证。文中首先采用改变不同透水铺面设置比例的方案。评估其对迳流量、入渗量、蒸发散量的改变。并分析设置不同比例屋顶雨水贮
乾旱的影响因素众多,指标体系复杂,旱情等级评价具有一定难度。采用单因素评价旱情只能反应某个气象或者水文要素的作用强度,不能全面的反应乾旱程度;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多种乾旱指标,宏观评价辽宁省整体乾旱情况,但又不能具体反映某个因素的作用强度。本文以辽宁省2000年旱情为例,将单因素评判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取长补短相互印证,以期能够科学合理的评价辽宁旱情,为科学防旱抗旱提供依据。
保定市属资源性缺乏地区,特别是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但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却与日俱增。由於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超采区,超采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当地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和应急供水能力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为此,通过一些压采措施解决保定市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是当前水资源管理的迫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