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dianci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实施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救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实施手术的患者共78例,依照住院的顺序,随机将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39例,护理干预组对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指导,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2.7}d,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平均(11.5±2.1}d,住院时间为,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对比,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t=4.306,p<0.05),常规护理组出现并发症的共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9%显著的低于护理干预组患者(2,5.1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165,p<0.05).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住院患者营养及运动的认知现状、营养状况及疾病治疗的选择意愿,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运动宣教、疾病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53 例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患者问卷调查、医生及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膳食回顾、运动情况评估,计算并比较患者能量及蛋白质的每日实际需要量及目标需要量。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缺损的重建和翻修策略.方法:2009 年3 月至2014 年4 月,对53例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失败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其中男33 例,女20 例; 平均年龄64.5 岁( 51 ~ 81 岁).距初次置换术时间为1 ~ 16 年,平均7.6 年.翻修原因: 关节不稳15 例,脱位14,假体松动10,感染9,假体断裂2例.Paprosky 分型:Ⅰ型26例
目的:通过分析非典型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的SUVmax值,及两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探讨18F-FDG PET/CT在鉴别非典型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有脊柱病变且有18F-FDG PET/CT检查结果的80例患者,17例经临床确诊为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63例经临床确诊为脊柱肿瘤患者。
[背景] 脊柱结核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发病率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典型的脊柱结核表现为相邻椎体及椎间盘破坏,合并有椎旁或腰大肌脓肿。非典型的脊柱结核在文献中报道较少,主要报道有三种类型:1、结核累及棘突;2、不累及椎间盘的多节段结核;3、没有骨性结构被破坏的脊髓硬膜外压迫。本文旨在介绍8例多节段非连续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
会议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及评价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收治、随访资料完整的15例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行翻修手术,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抗结核治疗情况;收集所有患者第一次手术术前术后、翻修手术术前术后以及最后随访的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各个时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保留椎弓根下壁的经椎间盘+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在电生理监护下经后路行保留椎弓根下壁的经椎间盘+椎弓根截骨术,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慢性背部疼痛,无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Suk标准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型(NF-1)非营养不良脊柱侧凸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方法:回顾采用一期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的NF-1非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临床资料,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13.8±3.1岁,10例主弯为胸弯,3例主弯为胸腰弯,2例主弯为腰弯.采取病例配对的方法,依据年龄、性别、主弯类型及大小选取15例AIS患者并回顾其临床
会议
目的 微创后外侧入路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逐渐在国内流行,探讨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 然而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自身特性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难点。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手术技巧以获得手术成功,缩短学习曲线。方法采用SuperPath手术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75例80 髋,男40例43髋,女35 例37髋;年龄40岁~75 岁,平均63岁。经随访并Harris 评分法评分。采
目的:新发S型侧弯畸形(Emerging S-shaped scolisis)是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术后一种尚未见文献报道的特殊类型并发症;本研究旨于分析该并发症的致病原因、临床特征以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在我科接受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术治疗的单发半椎体畸形患者。根据以下标准筛选出现新发S型侧弯畸形并发症患者:术后新发侧弯Cobb角相较术前同节段Cobb角进展≥20°、同
目的:距骨颈骨折后路螺钉在生物力学上优于前路螺钉或钢板,距骨后侧存在螺钉置入骨窗,但后路螺钉置入极易干涉距骨沟、距骨颈外侧及距下关节。目前缺乏后入路螺钉置入的安全角度和深度的研究。方法: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成人距骨,多冠状截面,并由入点(距骨后突外侧结节,距腓后韧带止点内侧缘,距骨滑车关节面后缘下4mm处)向各截面轮廓行锥形投影,模拟螺钉置入,于距骨头关节面前获得投影的交集,形成最终安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