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中期治疗效果

来源 :第22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遵循非接触分离原则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D3根治术的方法和中期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6月~2004年8月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和韩国庆北大学医院对87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行D3根治术。其中,男38例,女49例。年龄35~85岁,平均62岁。87例为经组织学证实结肠癌,肿瘤位于盲肠17例(19.5%)、升结肠53例(60.9%)、肝曲13例(14.9%)、横结肠4例(4.6%);腺癌83例(95.4%),黏液癌4例(4.6%)。术前CEA正常22例,异常65例(3~111.9 ng/mL,平均6.6 ng/ml)。Dukes分期:A期7例(8.1%)、B期37例(42.5%)、C期43例(49.4%)。TNM分期:Tis期2例(2.3%)、T1期5例(5.7%)、T2期9例(10.3%)、T3期68例(78.2%)、T4期3例(3.4%);N0期47例(54.0%)、N1期31例(35.6%)、N2期9例(10.3%);无远处转移病例。按照沿外科干游离肠系膜上血管根部淋巴结、游离右半横结肠与升结肠、体外肿瘤肠管切除并吻合的手术路径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120~397 mim,平均212 min。淋巴结清扫总数9~91枚,平均35枚;其中结肠上旁淋巴结0~50枚,平均17.5枚;系膜间淋巴结0~20枚,平均10.4枚;血管根部淋巴结0~39枚,平均7.5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1%(14/87),其中切口感染8例(9.2%),术后肠梗阻2例(2.3%),术后吻合口周围炎2例(2.3%)。腹腔脓肿与局限性积液2例(2.3%)。84例经随访12~113个月,平均45个月,生存3年以上者30例,期间失访36例。局部复发1例,其他器官转移12例,无戳孔癌种植病例。结论:本研究中采用首先游离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然后沿回结肠动脉将系膜开窗,追踪至肠系膜上血管根部,再向头侧游离肠系膜上血管前方系膜组织,依次处理游离过程中遇到的右结肠血管、胃结肠静脉干(由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下静脉、右结肠静脉、结肠中部静脉等合流形成,变异较多)和中结肠动脉的右侧支与伴行静脉,最后游离右半结肠外侧和后侧系膜组织。这种手术入路可形成一种安全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尤其是肠系膜根部血管前淋巴和脂肪组织清扫,在血管变异较多时可避免损伤血管。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可适合任何T,N1或N2,M0期肿瘤。但也应掌握手术指征,在肿块严重浸润十二指肠或肝脏以及在腹腔严重粘连而影响分离的情况下应果断开腹手术,以获得更大的手术安全性。在遵循肿瘤完整切除原则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操作路线明确、出血少、视野清晰。是完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明脑卒中后残废手与非残废手的患者的各项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探讨残废手发生的机理和可能的的预测指标。方法:入组20例脑卒中患者,残废手组10例,非残废手组10例,通过白质束成像,观察脑梗死各项指标,最后进行部分纤维束ROI(sCST)的分析和纯R0I分析。结论:大脑脚和内囊后肢的ROI分析中的rMD和rλ23以及sCST分析均中的rFA和rλ23这些指标可能对
目的:观察GYKF-I助行康复仪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及经过4周助行康复仪辅助步行训练后的延伸效应分析。方法:选择2010-201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住院和门诊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配至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仅行普通临床康复治疗;试验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每天佩戴GYKF-1型助行康复仪行辅助步行训练。结论:GYKF-I助行康复仪可辅助脑卒中偏瘫
目的:本研究即探讨通过使用佩戴伸肘支具并联合家庭康复的方法对产瘫患儿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间将在我院手外科和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产瘫患儿9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家庭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在家庭康复指导的配合下,每天佩戴患侧上肢伸肘支具4~8小时。结果:3组患儿经过6个月治疗后,发现联合治疗组和家庭训练组产瘫功能量表分值均较治疗前提高,并且
目的:观察GYKF-Ⅰ助行康复仪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及经过4周助行康复仪辅助步行训练后的延伸效应分析。方法:选择2010-201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住院和门诊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配至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仅行普通临床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及步态训练),试验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每天佩戴GYKF-Ⅰ型助行康复仪行辅助步行训练。结论:GYKF
目的:探讨胆囊胆管吻合术中带侧孔T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60例胆囊胆管吻合术患者的的临床效果,比较常规T管与带侧孔T管患者术后胆囊大小、功能、黏膜恢复情况。结果:胆囊胆管吻合术中使用常规T管者,6~8周后行经T管胆道造影胆囊均不显影,大部分胆囊黏膜色泽正常,无明显水肿;部分胆囊黏膜充血水肿;少部分胆囊正常黏膜结构消失。使用带侧孔T管者术后造影胆囊均显影,胆囊黏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重建治疗踝外侧不稳定合并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提出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内病变特征。方法: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合并创伤性关节炎患者36例,关节镜下观察到踝关节滑膜炎16例,游离体5例,滑膜嵌顿15例,距骨软骨损伤9例,胫骨前缘骨赘增生5例,采用滑膜清理、游离体取出、骨赘磨除、软骨下骨微骨折术等对症处理。异体肌腱INTRAFIX技术固定重建外侧稳定结构。术后石膏管型固定踝关节3周。同时
胱氨酸结石是一种结石类型,主要成分为胱氨酸,多见于尿路结石,胆囊结石中仅有树鼩发现一例,人群中未见报道。
目的:探索经脐入路行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底部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15例胆囊底部良性疾病患者行经脐入路腹腔镜保胆术。取脐部1、6、9点3个5 mm切口,在腹腔镜直视下电凝切开胆囊底,进入胆道镜探查,确认病变位于胆囊底部,胆囊管有胆汁溢出,完整切除包括病变部位在内的胆囊底部,冰冻病检为良性。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胆囊。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最短为35 min,最长为65 min,平均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41例。总结手术前后影像学(CT和MRI)及血液内分泌激素检查,33例(80.5%)病例获得6~24个月的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78.0%),次全切除7例(17.1%),部分切除2例(4.9%)。术后复查内分泌激素不同程度改善。1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嗅觉减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病灶位于左肝(Ⅱ~Ⅳ段)的肝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2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lO例,胆管细胞癌4例,肝功能Child-Push评分A级32例,B级10例;AFP(+)24例;采用完全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技术,行左肝外叶或左半肝切除。结果:4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20例行左肝外叶切除,22例行左半肝切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