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共生细菌光杆菌在台湾之开发

来源 :第三届海峡两岸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杆菌属于肠内杆菌科,革兰氏阴性,可发出冷光,为异小杆线虫之肠道共生细菌,已证实对台湾蔬菜害虫、植物病原线虫、真菌和细菌等具有杀虫和抑菌作用.由于全球迄今尚未上市兼具杀虫与抑菌效果的微生物制剂,光杆菌具有杀虫与抑菌双效作用,在植物病虫害之生物防治上,深具开发潜力.本研究从台湾土壤样品,利用大蜡蛾诱饵法,采集虫生病原线虫.线虫种类经电子显微镜观察与核酸序列分析,证实筛获台湾首例的短尾异小杆线虫TG01.再自线虫分离光杆菌并以细菌形态、生化测试,16S rRNA序列及Biolog菌种分析系统进行鉴定,显示本土筛获的光杆菌分类应属于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subsp.akhurstii.为了解本土光杆菌菌株的防治应用范围,已进行对小菜蛾、拟尺蠖、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与玉米穗虫5种蔬菜害虫之生物活性检定,显示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良好.已进行对檬果炭疽病菌、水稻立枯丝核菌与柑橘青霉病等18种植物病害之对峙试验,显示对檬果炭疽病菌有极佳的生物活性.已进行对于瓜类细菌性斑点病与细菌性软腐病等12种植物细菌病害之对峙试验,显示对细菌性软腐病有极佳的生物活性.已针对檬果炭疽病,进行檬果储藏期的室内生物检定.已初步建立光杆菌杀虫毒蛋白的纯化分析方法,且完成杀虫毒蛋白与抗生物质等分析.未来的研究,期望找出量产时的指标性成分,作为制程与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并持续对于光杆菌的有效成分与有用基因进行功能与结构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台湾与国外快速发展之生物制剂之管理与毒理数据安全性审核要件进行说明,包括台湾微生物制剂登记之毒理资料要件中有关环境卫生用微生物制剂之毒理资料及农用微生物制剂之毒理资料及国外微生物制剂登记之毒理资料要件中,美国微生物制剂登记之毒理资料要件。并对台湾与国外微生物制剂安全性研究现况,包括微生物制剂对哺乳类动物感染力、毒性及病原性加以探讨,以期对整个微生物制剂安全性研究与评估做层次性分析。
中国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与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有密切关系。本文概述了其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并从6个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分别是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多粘类芽孢杆菌新制剂、重要天敌商品化生产和昆虫性信息素。还对采用高新技术构建苏云金芽孢杆菌高产工程菌、转基因蔬菜作物及DNA重组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的进展和应用前景做了评述。从生
近年来人们对于环保意识的抬头,皆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甚至以生物性植物保护资材代替之,本文即针对鳞翅目害虫及瓜果实蝇做一系列的防治报道。本文利用昆虫性费洛蒙及诱引剂之原体,来针对防治缺点进行改良,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1)鳞翅目害虫防治:针对杨桃花姬卷叶蛾(Eucosma notanthes Meyrick)、斜纹夜盗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及甜菜夜蛾(Spo
本文介绍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制剂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面积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其杀虫活性成分主要由杀虫晶体蛋白和营养期分泌的蛋白组成。所对应的杀虫晶体蛋白由cry基因编码,而营养期分泌蛋白则由vip基因所编码。并对这些基因的杀虫活性进行测定。探讨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新的杀虫基因在农业上的应用。
昆虫杆状病毒对宿主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对非靶标生物十分安全,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被认为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生物杀虫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是中国最早登记注册的病毒杀虫剂,累计应用面积已有150万hm2.本文介绍了最近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进展.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介绍了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膜融合蛋白(F蛋白)和口服感染因子的
在室内条件下[T:22±2℃,RH:60%~75%],设置不同密度梯度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幼虫数量,用小菜蛾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对其进行寄生,测定了小菜蛾弯尾姬蜂对小菜蛾幼虫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小菜蛾弯尾姬蜂寄生小菜蛾幼虫数量随小菜蛾幼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数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寄生量趋向稳定,其曲线符合Holling功能反应Ⅱ型,其数学模
本文综述了寄生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低龄幼虫的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的生物学、发生规律、寄主范围、滞育特性、人工繁育方法以及田间释放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生线虫斯氏线虫科(Steinernematidae)和异小杆线虫科(Heterorhabditidae)的生物学特性,探讨了其寄主范围及小型田间防治可能性、致病性以及田间害虫防治效果。
本文通过对陇南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研究,建立了以越夏菌量预测秋苗发病、翌年流行程度以及以秋苗病情订正预报翌年春季流行预测模式。同时研究总结了越夏区结构调整、推广抗病品种、铲除越夏自生麦苗、秋播粉锈宁拌种、适时开展大田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采用浓盐酸、4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枯草芽孢杆菌B75菌株无菌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以磷酸缓冲液(50mmol/L,pH值6.8)、甲醇、乙醇、乙腈、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8种溶剂提取菌体抗菌物质,利用平板管碟法检测活性,并对抗菌物质进行HPLC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浓盐酸、40%饱和度的硫酸铵可完全沉淀无菌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浓盐酸沉淀溶解液的抑菌圈直径为(20.7±0.8)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