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M人群性病就医及性病推介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 :2005年中国昆明艾滋病防治论坛暨云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MSM人群在性病就医中存在的障碍及性病推介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方法:小组访谈及个人访谈相结合收集资料。 结果及结论:影响MSM人群就医的相关因素是担心隐私暴露;医务人员对同性恋者存在歧视,有的医院服务态度生硬;医生和相关人员对MSM人群感染性病后的特殊临床表现不熟悉;诊疗费用较高等。相应的对策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全面理解同性恋现象;加强性病医生的培训,提高诊治服务水平;治理整顿性病医疗市场等。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艾滋病流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方法:从区域经济的要素投入、区域经济的运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经济系统的调控几个方面探讨艾滋病流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结果:艾滋病的流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严重。结论: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尽早采取相关措施,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势头。
目的:对江西省吸毒人群进行HIV-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了解HIV-1流行情况、亚型种类、毒株来源、其变异情况等,为政府部门预防控制决策提供技术资料。方法: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相结合,对江西省9例吸毒人员进行流行病相关因素分析和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江西省部分吸毒人群不仅共用注射器,同时伴有不洁性交史。流行毒株主要为HIV-1 CRF01-AE,序列分析表明与越南和我国广西省吸毒人
目的:了解广西玉林市HIV/AIDS流行特征及其流行趋是,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林市1996~2004年HIV/AIDS疫情、常规和哨点监测数据归纳整理,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6~2004年玉林市发现HIV/AIDS 202例,分别为1996年1例;2000年6例;2001年31例;2002年36例;2003年50例;2004年78例。感染途径以吸毒为主,占61.88%(
目的:把握云南省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特点,构建普通人群和政府防治艾滋病的政策框架。方法: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对现有普通人群和政府防治的成效进行总结。结果:提出云南省艾滋病普通人群和政府防治的政策需求。结论:从普通人群防治政策和政府防治政策两方面构建云南省艾滋病普通人群与政府防治的政策框架。
目的:分析云南艾滋病流行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方法:从区域经济合作条件出发,分析艾滋病流行通过影响经济运行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优化配置、产业合作、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而对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影响。结果:当前艾滋病流行对云南区域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负面影响上。结论:基于艾滋病流行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提出了缓解艾滋病流行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
文章提出了认真总结国际合作项目的工作经验,对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防治理念、管理经验和技术措施,进一步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增强我省应对艾滋病的防治能力,有效遏制艾滋病的快速流行蔓延势头,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国际合作项目实施成效,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项目经验进行了推广。
目的:分析艾滋病流行的宏观机制。方法:从宏观角度分析导致艾滋病流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流动和区域因索。结果:艾滋病的流行与社会宏观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从宏观角度分析导致艾滋病流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流动和区域因素,对解析艾滋病流行的社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从社会学视角解析导致艾滋病流行扩散的高危行为。方法:从功能主义理论、亚文化理论、社会失范理论、社会冲突理论、标签理论等社会学理论,深层次解析导致艾滋病流行扩散的高危行为。结果:艾滋病高危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具全息性特点,是自然、生理、社会、心理和刺激等因素的统一。结论:从功能主义理论、亚文化理论、社会失范理论、社会冲突理论、标签理论等社会学理论,深层次解析导致艾滋病流行扩散的高危行为,对艾滋
艾滋病问题已成为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构建和谐云南的进程中,怎样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妥善协调感染者与社会进步的矛盾,已成为云南各级党委、政府亟需深入认识和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掌握的资料分析了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减低危害的对策思考。
目的:为弄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群高危行为的状态与机制。方法:本文通过对347名HIV感染者的问卷调查分析,探讨其HIV高危行为和日常失范行为的表现,揭示了行为发生的背景因素,以及背景、行为与HIV感染扩散的相互关系。结果:云南省HIV感染途径仍以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为主;无保护多性伴性行为已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并存在男男同性性行为的影响;日常失范行为与HIV高危行为具有明显的同向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