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锆纳米涂层的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研究

来源 :2002年西部地区纳米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j2002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氧化锆纳米涂层.运用SEM、TEM与XRD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显微结构特点、物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确定.发现涂层由四方相氧化锆组成.涂层晶粒为等轴晶,堆积紧密,晶界清晰.晶粒具有两种显微结构,以尺寸分布在30-120 nm之间的颗粒为主,另一种为150-300 nm的大尺寸晶粒.在成功制备出氧化锆纳米涂层的基础上,测量了涂层的电学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锆纳米涂层具有较大的电阻率和较高的介电强度.
其他文献
该文以中心一号平台、开发二号作业平台为例,详尽介绍了固定式平台和移动式平台厂内预制、现场组装及海上运输与吊装的施工全过程,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了这两种平台的施工工艺.
本文就胜利滩海海底管道立管的结构组成、设计方法、设计荷载、计算软件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针对中心一号登陆复线的平台端立管做了实例计算.比较详细地介绍了AUTOPIPE软件在立管计算中的应用和开发.
随着海上固定平台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日益完善,海上固定平台的安装质量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介绍的滩海固定平台钢结构是指胜利油田渤海湾浅海油田中供采油、集输、作业的钢结构固定平台,主要有单井平台、井组平台、一体化平台和中心平台等.安装精度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的精度控制.就目前施工经常存在问题来看,精度控制应侧重于平台与导管架就位时的吻合控制;导管架海上就位打桩后的水平度控制;平台间的高程控制;平台
2001~2002年大港油田引起陈泽的"水泥构件陆上预制,海上组装,桩深孔,梁定位,先筑墙,后充填"专利技术,在庄海2×1井成功进行了修建"构件+毛石"新型滩海道路及井场的先导性试验.这种技术,具有方法新、质量好、成本低、效率高、适应广的优点,效益十分显著,是滩海工程技术的突破.实践证实,这种新技术,在大港滩海区恶劣的工况条件下可行,是大港滩海区低成本勘探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渤海湾滩海区具有重要
本文通过对辽河滩海月东油田稠油物性、掺稀油、乳化降粘和流变性试验数据分析,确定了管输方案、输送参数、K值、n值,为今后辽河滩海月东油田的开发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以醋酸铅(Pb(CH3COO)2),锆酸丁脂(Zr(C4H9O)4)和钛酸丁脂((C4H9O)4Ti)为前驱物,配制了稳定透明的前体溶胶.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纳米锆钛酸铅(Pb(ZrxTi1-x)O3)铁电薄膜.研究了这种薄膜的组织结构和热处理工艺的关系.结果表明,经680℃30分钟热处理,可获得钙钛矿结构的(Pb(ZrxTi1-x)O3);X光射线谱表明:在ITO衬底上的这种薄膜以(110)
以无机盐为出发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掺杂的SnO2透明导电薄膜.分别运用四脚探针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的方块电阻和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研究了不同F掺杂源、F掺杂量以及热处理温度对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的影响,运用X-ray衍射分析了薄膜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寸,结果表明:经5mol%H2SiF6掺杂的薄膜在380℃热处理后,其性能最佳,表面电阻约为2800 Ω/□,透过率高于80%,薄膜
本文对目前商用和实验室研究的显示器主导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的理论基础的可靠性、实验操作的可行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在线测试等,并且分析了几种主要显示技术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
利用煤分子结构特征与化学性质,用浓H2SO4磺化方法进行煤的改性.用磺化煤作为聚苯胺化学氧化聚合的基体和掺杂剂,得到一种新型煤/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其电导率可达到3.25s/m.SEM和FT-IR分析、孔结构分析表明聚苯胺在煤主要在纳米孔结构和芳香层间发生原位聚合.进一步分析了反应条件对产品导电性能的影响.
太和科技公司利用的纳米钛酸钡生产制备方法专利,生产纳米钛酸钡,其品质高于国外同类产品,售价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对于提高我国电子元器件的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品质量高,粒子分布均匀,生产成本比传统产品成本降低50%,适用于大规模化生产.该技术工业化生产法在国内国际上尚属首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