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质流的柳州市可持续发展探讨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xfxf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柳州经济迅速发展,环境压力也随之逐渐增加。为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采用物质流模型对柳州市2003年~2007年的物质输入、输出代谢、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密度和环境冲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近年来柳州市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仍属于“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压力仍在加大。对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以确保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柳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地质公园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边界划分随意、公园面积过大等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表明地质公园建设理论的薄弱。本文探讨了地质遗迹集中度问题并应用子封开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研究表明,地质遗迹集中度是表征地质公园面积和范围合理性的依据。应用地质遗迹集中度子封开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后,该地地质公园地质公园面积大幅度减少,但主题不变、内容完整,地质遗迹集中度达预期目标值。一园多区是提高地质遗迹集中度的重要举
本文以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创新之家”综合节水实践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国内外节水配套激励政策现状,提出要全面持续深入开展现代产业节水、所需建立的适用性激励政策。主要包括节水器具的推广性激励措施和再生水工程激励措施,建议在节水器具推广中实施高效器具试点补贴、政府补贴采用差额方式;建议对再生水工程采用运营补贴,充分考虑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建议通过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对节水效果实施评估,建议将雨水利用纳入
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因岛制宜、科学综合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共识。作为人地关系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域系统,海岛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因岛制宜,统筹兼顾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等,国内相关研究对这些方面都有涉猎,本文从海岛资源开发、海岛经济及旅游发展、海岛社会文化变化、海岛生态环境、海岛系统研究、海岛发展支撑体系等方面,简要回顾总结了国内学者近年来关于海岛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工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如何利用气候变化的有利条件,减少不利影响,以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产生的可能影响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在综述了前人所做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提出未来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等一系列负面问题也随之而来,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从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的后工业文明迈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唯有社会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才能逐步改变目前的严峻形势。党的十七大从战略的高度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亦是其重大举措之一。本文试图以利益博弈的视角,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性出发,
“生态文明”一词首次正式被写进党代会报告,成为党的行动纲领。当代中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通过采取生态文明认知教育、保护环境教育、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筹措施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升他们生态文明素质。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探讨了农地流转的走向。研究方法:采用了抽样调查、归纳分析筹方法。研究结果:河北省农地流转状况并不乐观,农地流转的空间范围狭小、存在着非法流转和非经济流转、流转不稳定,手续也不规范;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原因主要是农民稳定转出和转入农地的动力不足,且流转机制不畅。研究结论:河北省仍是小农在搞农业,并且在当前情况下无法通过流转形成规模经营,也难以通过流转形成职
本文从技术变迁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化,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分析技术变迁对城市化的作用机制,探索在技术变迁的推动下形成的城市化路径。首先从城市化的一般机理入手,不断深入研究城市跟农村技术进步以及二者之间的技术转移对城市化的作用机制。最后运用我国的经验数据做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验证城乡技术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并做脉冲响应实验。同时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提供理论支持,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要
本文对老龄化趋势下的和谐住区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构建和谐住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环境设施无法保障老年人口的身心健康、居住模式受到代际矛盾的冲击、活力缺失导致安全问题凸显。为此,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和谐住区的构建策略,不仅要打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体现住区的人文关怀,还要提供多样化的户型选择、创新“两代居”的生活模式。同时更要营造生活化的公共空间、激发住区的持久活力。随着规划设计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贵州省1990-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算;在此基础上对贵州省万元GOP足迹需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构成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其它省(市)人均生态足迹进行比较;得出1990-2007年,贵州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41510 hm2上升到2.5670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92291 hm2下降到0.72765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0.49219hm2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