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技术创新

来源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强调环境保护,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走绿色技术创新之路。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战略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港站经营人作为专业从事货物装卸搬运以及其他服务的经营者,他是物流过程中的重要主体。由于港站经营人所从事的活动对物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影响物流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到物流企业以及其他相关企业(如货方、托运人、有权提货人等)的利益和相关权利,所以,我们有必要确立港站经营人的法律地位,以明确港站经营人在物流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责任。本文主要介绍了港站经营人的法律地位,在明确港站经营人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
我国物流产业刚刚起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在市场。我国物流企业大多也处于起步阶段,其价值估价目前研究很少。本文把价值估价方法同物流企业相结合,通过与美国相同性质的公司价值估价进行对比,以市盈率估价法和自由现金流贴现法对易通物流公司价值进行评估。以此来探讨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价值如何进行估价问题。
企业是开放的系统。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和外界进行能量、资金、信息、物质以及人员的交流,这种交流的规模、结构、频率和节奏,直接说明了企业的赢利能力和创新能力。物流问题只是着重研究企业与外界物质实体的交流,而这种交流与企业进行的其他形式的交流息息相关。一般认为,物流过程是商品实体时问效应和空间效应的累积;"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和时间转换,主要是创造时问价值、场所价值或一定加
本文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物流系统创新为目的,从物流系统所体现出的复杂性为研究视角,以复杂系统适应性理论为指导,对基于主体的物流创新复杂适应系统的构成进行分析,提出物流创新系统运作的模拟流程,为物流创新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提供系统理论基础。
针对现阶段研究物流量的缺陷,提出本文研究物流量的假设条件。根据对物流量的不同理解,将物流量分为"物流流量"和"物流周转量",并分别阐述它们的含义、分类、计算方法(包括算例)和适用范围。
文章在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政府规制因素,在拓展的SCP框架下分析我国物流产业成长的过程。分析表明: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总体市场结构呈现二元结构的特性。未来物流企业应注重通过技术创新、拓展物流服务功能等手段向专业化、综合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政府则应努力创造条件,实现物流产业由移植型产业成长模式向内生型产业成长模式的转变,放松经济性规制,加强对自然垄断和行政垄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类生存能力,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的产生,使善于思考的人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并不是人类社会的绝对福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同时扼制其负面效应的产生,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对科技领域内事务进行社会控制。科学技术行政控制是科学技术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科学技术
本文从资源稀缺的角度出发,定义了资源稀缺度,讨论了企业循环经济的一些理论问题。建立了企业适应力模型,得出企业只有进行循环经济创新,才能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的战略行为模型。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技革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使农业生产面貌一新。然而,现代农业技术往往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如经济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伦理问题,等等。现代农业技术异化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现代农业技术的异化,是指人们在通过技术活动进行农业生产、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为人类谋利益的过程中,技术反而以一种异己的力量,产生了非正常化、畸形化和病态化,给人类自身
考证古代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历程,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即来源于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的技术法规,对于古代技术的发展、普及具有直接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形成于古代帝王专制权力下的技术法规,是科技法产生及演化的第一种历史形态,对其形成及发展进行哲学和文化层面的反思,为进一步研究科技法历史形态的演化及制定有效规制科技发展的法律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