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荧光胰腺癌细胞系的建立与裸鼠种植瘤的三维荧光评估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lhong197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裸鼠胰腺癌种植瘤活体多模态荧光成像有助于胰腺癌临床前药物研究等.本研究通过利用近红外荧光基因报告系统建立稳转PANC-1胰腺癌细胞系,结合360°光学断层成像技术来建立CT/三维荧光成像模型,动态评估裸鼠皮下种植瘤与肝内转移瘤的进展和影像特征,及其对化疗药物吉西他滨的治疗反应. 方法 本研究实验动物伦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构建近红外荧光基因报告质粒基于慢病毒骨架,包括CMV启动子,iRFP2.0近红外荧光蛋白基因序列,EGFP绿色荧光蛋白序列,嘌呤霉素筛选标记序列等.将该系统包装制作慢病毒,转染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利用EGFP信号流式细胞分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通过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裸鼠PANC-1皮下种植瘤模型(n=5,单次注射1×10^7细胞),同时利用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裸鼠肝内PANC-1转移肿瘤模型(n=6,单次注射1×10^7细胞).通过360°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建立CT/近红外荧光双模态成像模型,评估荧光肿瘤的增殖生长;并进一步利用该系统评价肿瘤对于吉西他滨的药物反应. 结果 利用近红外荧光基因报告系统可建立稳定产生近红外荧光的PANC-1胰腺癌细胞系;利用360°光学断层成像平台可三维定量观察种植瘤和肝内转移瘤的生长情况.皮下种植后第5,10,15天荧光肿瘤细胞团大小分别为3,5,6mm,期间未发现荧光转移.肝内转移瘤模型模型在5天可见小鼠肝内散在荧光病灶,10天荧光病灶显著增多,单个最大病灶1.5mm.皮下种植瘤裸鼠口服吉西他滨后3天,未见肿瘤明显缩小.肝内种植瘤裸鼠吉西他滨给药1周后,可见最大荧光团略减小,荧光癌细胞团数目无明显减少. 结论 利用近红外荧光基因报告系统可建立稳转近红外荧光胰腺癌细胞系,360°光学成像技术结合CT可以多模态活体评价裸鼠皮下种植瘤与肝内种植瘤的增殖以及对药物的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DSA双容积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 通过Seldinger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用常规5F导管进入靶血管,Dynamic CT技术完成3D血管重建,在工作站中实行重建双容积技术,首先颅骨与颅骨相匹配,颅骨与两侧血管分别匹配,最终形成颅骨与血管影像同时存在,如果认为图像分辨率低,同样以此方法在PACSS网调取CT或MRA的薄层图像,分别做双容匹配(
目的:探讨MR心脏电影成像在肥厚性心肌病左室功能诊断中的价值,通过专用软件分析肥厚性心肌病左室功能的变化特点. 方法:对 25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MR心脏电影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德国西门子1.5T Avanto 机器获取临床常规的二腔、短轴及四腔心电影序列,应用snygo via中专用MR心脏分析软件(MR Cardiac Analysis)进行心功能测量,半自动勾勒左室内外膜轮廓,自动测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acquired at 1.5T and 3.0T magnetic resonance (MR) unit in differentiating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from benign ones.
Objective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 with complex shape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obtain a correct diagnosis and to understand its relations to the adjacent struct
目的:评价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骨样骨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0例骨样骨瘤患者(男性13人,女性7人;年龄12-45岁;共20处病灶).术前患者本人及监护人(针对未成年人)均知情同意,且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及血清四项(乙肝、丙肝、艾滋、梅毒)检查结果符合手术要求.术中在大孔径多层面螺旋CT引导下对病灶进行扫描(层厚2mm)并确定手术方案:
目的:联合Bold-fMRI及DTT技术研究皮质脊髓束(CST)不同损伤情况下脑皮层功能重组的模式及其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联性. 方法:共选取15例初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发病一周内行偏瘫侧上肢手指被动伸展任务下fMRI及DTT联合成像,通过Volume-one 1. 72软件计算患侧及健侧皮质脊髓束(CST)条目数.并于发病后一个月及三个月时行偏瘫侧上肢手指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腺瘤(BDA)的磁共振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内胆管腺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8例中BDA肿块共8个,病灶大小0.5 ~ 2.5 cm,肿块均位于肝包膜下0-2cm以内,呈圆形或类圆形.位于肝右叶7例,肝左叶1例;8例中伴有癌变4例,伴发肝内胆管癌1例.4名患者行马根维显(Gd-DTPA)肝脏MRI增强检查,另4名患者行普美显(Gd-EOB-DTPA)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GSI单能量图像中血液CT值与血液成分的关系,阐明单能量成像下血液CT值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方法:选择行头CTA检查者96例,采用GE Discovery 750HD宝石CT扫描仪对所有受试者于注射碘对比剂前行GSI模式平扫,成像范围以气管分叉处为中心的连续8个层面.使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40~140keV的11种单能量图像.将感兴趣区放置于肺动脉分叉处层面的升主动脉腔内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介入病房陪护管理中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4年12月介入病房患者200例为干预前组,另选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介入病房患者200例为干预后组,干预前组实施常规介入病房陪护管理方案,干预后组在常规介入病房陪护管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干预前后介入病房管理情况、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 结果:干预前组病房消毒隔离、医疗护理安全、病房管理等
目的: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肺内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 GGN)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本文主要评价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GGN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以“肺磨玻璃结节与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为检索策略,检索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并对获得的证据进行评价. 结果:共检索出5篇文章,其中1篇综述,1篇讲座,3篇队列研究.根据2001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中心推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