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来源 :2016全国神经损伤大会暨第五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外科治疗中术式的选择,总结小脑出血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010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小脑出血116例,年龄34-80岁,平均58岁。出血量10-20m176例,20ml以上40例,均为入院后立即安排手术,属于超早期手术。后颅窝一侧"()"切口70例,切口起自枕外粗隆,沿上项线横相行至乳突拐向内下。旁正中切口30例。后正中切口16例。部分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
其他文献
目的:控讨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术式选择及预后。结果:37例血肿术后24小时内复查头颅CT示血肿基本清除,5例少部分残留、但占位效应解除;术后3月按GOS预后评分:5分26例,4分8例,3分4例,2分2例,死亡2例,死亡病例死于原发性脑干损伤。结论:根据血肿在幕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并与同期脑出血普通微创手术的疗效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占急性脑血管病20%~30%,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急性期病死率30%~40%。及时清除血肿,解除其对正常脑组织的压迫,避免和减轻继发性脑水肿引起的损害,这是脑出血的主要治疗目的。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传统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立体定向抽吸术等。
会议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面部外伤和颞骨骨折引起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方式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创伤病房接受手术治疗的22例因外伤致面瘫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病程不同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行神经移植面神经吻合4例,腓肠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4例,面神经垂直段减压术8例,面神经膝状神经节至茎乳孔减压6例。结果:术后随访2
目的:将CT影像表现数据化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影响因素,评价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83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影像表现数据值变化,并分析年龄、受伤-手术时间间隔、入院GCS评分、瞳孔直径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预后以6个月内的GOSE评分判断。结果:通过统计学比较分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间在CT数据值以及年龄、受
目的:分析血乳酸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病情评估和预后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5年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无明显重要脏器损伤及其他部位严重外伤,患者均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依照评分将患者分为分组.分别在入院当天、第2天、3天和7天时间测定血清血乳酸含量,并分析预后,经治疗3个月后,再次开展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入院早期血乳酸水平均显著
目的:探索多舱室爆炸比格犬的致伤特点并进行伤情分析.方法:比格犬48只,以装药量为0.75Kg和3.5Kg TNT的战斗部进行静爆,观察爆后即刻至伤后24h动物存活情况,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改变,脏器形态学改变与各种致伤类型的发生率.结果:比格犬现场死亡20只,伤后24h内死亡9只,死亡率为29/48 (60.42%),其中当舱死亡率为19/24 (79.17%),邻舱死亡率为10/24 (41.6
会议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目前中国一项需要急切关注的公共健康和社会经济难题,因此监测和了解该病在中国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非常重要。方法:我们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我们检索了Medline,Embase以及中文的CNKI,万方和维普中文文献数据库。检索词设定为:创伤性脑损伤(脑外伤,脑损伤,头颅损伤)、流行病学和中国。不设定时间和语言的限
目的: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压疮发生.方法:对1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针对内、外部因素、饮食、内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期间无1例患者有压疮发生,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自入院时即进行压疮预防性护理及系统化管理,可有效地避免压疮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痛苦,较少家庭负担.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潜在风险指数(五星风险指数)评估方法及其意义.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至2015年十五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人8876例中39例(0.44%)在我院因医患纠纷备案的资料,从患者的年龄、伤情、性质、沟通、手术和预后等六个方面归纳总结,探索出一种对医务人员的潜在风险指数(五星风险指数),根据医疗纠风发生的频率初步量化分解成五种风险等级.结果:(1)年龄因素:
目的:探究通过控制痰液粘稠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案不同67例重症颅脑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控制痰液粘稠度针对性护理干预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吸痰时间短于对照组,吸痰负压低于对照组,颅内压、氧合指数和GCS评分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气道黏膜并发症发生率(25.7%)低于对照组(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