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动化监控在石羊河流域水利信息化中的建设

来源 :甘肃省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le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动化监控是水利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工程实时数据采集和实现远程遥控的唯一途径。本文从系统总体结构、通信网络、中央监控软件、现场控制器、水雨情监测、水工安全监测和图像信息采集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完善的石羊河流域自动化监控系统,更好地为实现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水利信息化服务。自动化监控可远程调度提高到秒级,可以及时地获得工程的实时运行工况、实时安全信息和实时图像信息,也可以实时远程调度: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调配与节水管理信息系统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提供科学的辅助手段。该系统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实时信息采集与传输,信息处理、存储与共享,可实现以信息为基础的科学决策与规范化调度。这一切归功于科技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先进的工业控制技术在水利行业的成功应用。
其他文献
乳汁是桑树的主要特征之一,桑树富含乳汁,乳汁在桑树的生长和防御上起重要作用,桑树乳汁中的糖甘酶抑制剂还是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在桑树cDNA文库中,通过序列比对发现一段与乳汁合成相关的基因片段,通过RACE的方法获得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把该基因命名为桑树橡胶延伸因子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145bp,编码区759bp,编码252个氨基酸残基。为初步验证该基因功能,通过RT-PCR的方法分析桑树橡胶
桑蚕新品种粤蚕8号是本所2006年育成的四元杂交种。原母种抗逆性强、丰产性能高、茧丝质优。四元杂交种抗逆性强,孵化、发育、眠起齐一、茧形大、茧层厚、产量高、丝质好;是一个易繁易养,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新品种。品种育成后,分别在2007年-2008年参加了省新品种品比鉴定,性状表现优良,于2009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在品审的同时开展了试养试繁,本文对试养试繁的成绩进行总结,农村试养
通过合理选配亲本,设置特殊培育环境,采用杂交和系统选育等方法,育成多丝量品种9903(飞)、9902(祥),与强健性品种黄鹤(鹤)、朝霞(云)组配成夏秋用四元杂交种“飞·鹤×祥云”。经3年实验室鉴定和多点农村饲养,其综合成绩超过湖北省当家品种“黄鹤×朝霞”及全国夏秋蚕鉴定对照种“9·芙×7·湘”,各项经济指标达到育种目标,2008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是祁连山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发挥着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储碳释氧、保持水土、保护物种、改善环境、生产木材等多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护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是维护祁连山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研究了解祁连山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正确保护措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工作。本文采取搜集参考以往有关研究文献,应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
首先略述了甘肃中西部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接着论述了正确认识和协调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关系的思想观点与方法,之后提出了甘肃中西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持续发展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措施:主要是要做好林草植护、水土管理、环境保护、人口节育、教育科学、结构调整、产业经济等各有关工作。
运用河西走廊内陆三大河流(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1955~2005年时段的河流流量和气象实测资料,应用多种数值诊断方法,系统分析了流域内51年间出山径流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等。结果表明,走廊内出山径流的年内分配差异较大;三大河流的夏汛流量的峰值出现在同一时期,出山径流量自西向东分别占年总出山径流量的74.75[%]、75.04[%]和80.94[%]:径流的年际变化平水年份最多,占总序列的38.56[
祁连山是我省河西内陆区河流的发源地和径流形成区,每年平均从其北麓向北部的河西绿洲输送74.68×108m3的径流量,祁连山区域属轻微水土流失区,全流域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280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25 kg/m3,祁连山区北麓出山径流的变化对河西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发源于祁连山的58条河流水资源数量、质量的调查评价,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得出近10年来祁连山中
老虎沟12号冰川长10.1km,面积为21.9km2,是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其极大陆型冷性冰川的物理性质及复式冰川形态,为众多冰川学者所关注。该冰川监测开始于1958年,1962年由于种种原因,监测被迫终止,其后于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有过短期考察,2005年恢复全面观测。本文基于野外GPS观测数据、两期1:50000地形图、两期1:10000地形图及Landsat ETM+遥感影像,详细分析了
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金强河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气候变化和禾草-嵩草草地产量分析,探讨了气候变化和高寒草地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强河流域的大气温度和降水变动幅度不大,1980~1998年,10年之间变化梯度约为0.286℃,2000~2006年平均平均温度为0.899℃;10年间温度增幅加大。降水量平均为408.3±52.4mm,在1988年达到峰值后,降水量有减小趋势;草原湿润度K平均值为2778±
流域经济理论是以流域为单位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工、副各业布局,科学分配水土资源及其它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性改良和合理利用,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营管理理论。水是一个流域内最为活跃的流动资源,又是良好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流域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高效利用不仅关系着流域治理的效果,也关系着流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资源的继续利用,发展节水是流域综合治理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