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文化景观的和谐表征

来源 :2014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地方文化景观的变化,尤其是景观所承载意义的变化,体现着地方文化的变化.风水文化做为我国特有的地域文化景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后,一直被斥为封建迷信,遭到批判.但同时其科学性不容忽视,其表现出地域和谐性.赣南做为中国风水术发生发展的重要地域,风水文化积淀深厚,并以其独树一帜的民间文化风范在中华风水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主要从“和谐”看赣南风水文化景观.
其他文献
以广东省现存唯一一个仍旧以人民公社的生产制度运行的行政单位--“崖口村”为例,运用量表法,深度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从村民个体的角度切入,探讨崖口村这一整体在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对“人民公社”这一制度的依恋,以及对市场经济的接受与排斥所产生的撕裂现象。
文学作为认识的一种媒介,是影响人们对地方理解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人文主义现象学为哲学基础的地方理论,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及文化现象对地方感的建构和影响,探讨文学三要素(作家、作品、读者)呈现和构建地方感的差异。研究表明:①作家曹雪芹以“个人地理”的书写方式呈现地方感,主要是通过《红楼梦》当中的地名、风物特产、人物形象等地方性内容表现作家的地方感;②作品《红楼梦》不仅塑造
本文认为不同阶层居民由于资源获取和选择能力的差异,导致雾霾这种外部环境制约有差异地内化为个人的感知和心理制约,出现不同阶层在恶劣天气环境下的日常生活时空行为差异。通过对南京市老城南地区居民日常消费行为的调查,发现雾霾影响下居民的消费行为随着消费类型的不同以及消费者阶层差异呈现不同的时空间特征。而且不同阶层居民之间的消费行为决策也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为高阶层自由度更大,中阶层在弹性选择间权衡,低阶层
常规公交一直是我国城市居民市内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发展演变规律长期以来得不到学者的关注.搜集广州市建国以来60多年7个时段的市区交通地图,计算广州RBT公交覆盖度、公交线网密度、公交面积覆盖率和公交人口覆盖率的历史变化轨迹,总结城市公交发展变化规律.研究得到:1)建国以来,广州市常规公交遵循着这样一条变化轨迹:由“低效公平”的低级均衡阶段向“高效公平”的高级均衡阶段演变,其中经过一个便捷上升、效
旅游流与贸易流是跨国区际联系的主要形式,旅游与贸易互动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地理与旅游地理研究的新课题。文章在前期旅游与贸易宏观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继续对入境旅游与贸易的微观机理和路径关系进行探究,揭示商务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不同类型行为动机与游后重游和商贸意愿之间路径关系,以此回答“旅游与贸易互动关系如何发生”的问题。结果发现:商务游客的旅游动机与商贸及重游意愿之间的路径关系
会议
旅游用地研究对于促进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最大化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知网期刊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8-2011年)中的139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运用文献检索法、分类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24年来的旅游用地研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起步和快速发展两个历史阶段,各个阶段研究发展特征差异明显;(2)旅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是重要的微观基础,其进城定居意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采用参与性农户调查方法,对张掖市甘州区9个乡(镇)40个村的1235户农户进行了随机入户调查。根据城市开发进程、到市区的距离和小康楼居住情况以及农业生产灌溉条件,将样本村分为近郊城市化农村、近郊农村和远郊农村,就农民进城定居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进城定居意愿主要受距离城区远近、家庭经济收入、对种地收成满意度、外出打
自组织理论作为复杂系统理论群中一个重要理论体系,近10年来逐渐被应用到传统村落研究中,对认识传统村落本质、揭示传统村落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机理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对传统村落系统本身及其复杂性鲜有论证。本文以湘南传统村落为例,从认识传统村落系统入手,分析了传统村落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并通过对传统村落系统内部结构和外部属性的剖析,认识到传统村落的复杂性既体现在其内部子系统数量众多
不同的人地观决定着不同的适应行为方式,基于空间来研究人地观有助于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全球变化适应对策.利用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相关分析和GIS等,通过SPSS21和ArcGIS10.0分别分析了新环境范式量表(即本文人地观)的维度、信度、效度以及人地观的空间差异性.结论为:(1)因子分析表明,在问卷中同时使用正负向措辞题目会导致产生潜在的维度;(2)新生态范式量表(修订版)在中国的应用效果良好,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地调研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黑甲山、赛马场、二道桥-南门、红雁池5个少数民族聚居社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空间布局、阶层化、生存状态、生活环境等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空间布局具有城中村指向性.2.经过几十年的城镇化进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内部已经发生阶层化,本文将其分为:准市民身份阶层、自我雇用阶层、依靠打工维生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