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色荧光“off-on”开关系统检测dsDNA的高灵敏新方法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fhkjthre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单色荧光"off-on"开关系统的dsDNA简便、快速、高灵敏检测新方法.水溶性CdTe量子点(GSH-CdTe QDs,发射波长:605 nm)[1]与DNA分子光开关钌配合物[Ru(phen)2(dppz)]2+静电结合[2],形成QDs-Ru装配组,并猝灭GSH-CdTe QDs的荧光[3].当向QDs-Ru中加入dsDNA后,dsDNA与[Ru(phen)2(dppz)]2+结合形成Ru-dsDNA复合物,同时形成游离的 GSH-CdTe QDs,GSH-CdTe QDs和Ru-dsDNA复合物可同时激发并均发射最大波长都在605 nm的荧光,且随着dsDNA浓度增加荧光逐渐增强.将本单色荧光"off-on"开关系统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的dsDNA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高度吻合(t检测,P>0.05),并且在dsDNA浓度非常低时,结果更精确.
其他文献
分别以蛋白质、酶、明胶等生物材料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采用"一锅式"生物矿化合成路线,并通过调整金银前驱体的摩尔比,原位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超强红色荧光或高催化活性的金或银及其合金化纳米团簇.研究表明,以碱性磷酸酶(ALP)为模式酶模板合成的ALP包裹的金纳米团簇,不仅其ALP具有较天然ALP更高的水解反应催化活性,而且其包裹的金纳米簇具有更高的银沉积反应催化能力,将之用于标记DNA检测探针,并结合磁性颗
会议
锌离子是人体中必需的过渡元素,其含量仅次于铁离子居第六位,在控制基因转录和金属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1].在生物学中更注重锌的生物作用,尤其是锌在神经生物学中的功能[2].锌的平衡出现问题会导致很多疾病[3],如老年痴呆症中的淀粉斑等[4].因此,在生物体中高灵敏度检测Zn2+,对更准确的了解锌的病理学和生理学作用至关重要.设计合成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新型Zn2+荧光化学传感器仍然是配位化学领域
汞具有生物富集性和剧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影响,开发简单、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的准确测定样品中微量汞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银纳米簇是由几个到几十个原子构成的纳米结构,其尺寸一般小于1nm.它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研究兴趣.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和量子点相比,银纳米簇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例如:生物相容性好、高量子效率、尺寸依赖且可调的荧光发射、发射峰半峰宽窄、
禽白血病病毒是以主要引起禽各种造血细胞肿瘤性增生为特征的一类反转录病毒.依据病毒囊膜糖蛋白的抗原差异、宿主范围、病毒干扰试验和基因组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禽白血病病毒群分类为10个亚群,分别命名为A亚群至J亚群.其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是上世纪90年代鉴定出的一个新的禽白血病病毒亚群1.10多年来,该病已迅速蔓延到许多国家,成为家禽养殖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以所制备的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
本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能优良的纳米多孔硅光子晶体材料的纳米尺寸限域效应和光学特性,以及离子液体的良好的气体吸附性和种类多样性来构建一种新颖的基于微液滴光散射原理的气体传感阵列.每个传感单元是由一种特定的离子液体填充修饰到纳米多孔硅的孔道中形成.本文将这种基于光强度变化的微液滴光散射型多孔硅气体传感阵列与成像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可视化气体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对六种不同有机气体的测定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内酯类化合物,为苯并吡喃酮结构.香豆素类荧光团因荧光量子产率高、Stokes位移大、光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荧光探针和荧光染料设计中的优秀候选荧光团.本文在香豆素的7位引入给电子基团,在其3位引入2-喹啉甲醛作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化合物,发现该探针对金属Cu2+有很强的响应,有望可对实际样品中的Cu2+进行检测。
以阴离子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钠(PAA-Na)为载体,将阳离子电化学发光(ECL)活性物质三联吡啶钌(Ru (bpy)32+,i.e.Ru)通过电荷相互作用制备了离子对形式的ECL大分子PAA-Ru.采用St(o)ber法将大分子PAA-Ru以整条链的形式掺杂到SiO2纳米粒中,制备了ECL纳米粒PAA-Ru@SiO2.与以单个小分子Ru (bpy)32+掺杂于SiO2纳米粒制备的纳米粒Ru@SiO2
会议
掺杂量子点通过在宿主量子点内掺入杂质离子,可以极大地修饰宿主量子点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使其成为传统含Cd量子点如CdTe和CdSe@ZnS QDs)的一类重要替代,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荧光成像和生物分析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生物体的复杂性,高质量荧光成像介质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的细胞毒性、优异的荧光发光强度和好的荧光稳定性。基于此,本文一方面通过引入F-掺杂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
本文采用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制备多巴胺-黑色素胶状纳米微球/聚苯胺(Dpa-melanin CNS s/PANI)复合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CVs)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s)对鸟嘌呤和腺嘌呤在多巴胺-黑色素胶状纳米微球/聚苯胺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探索研究.与多巴胺-黑色素胶状纳米微球修饰的电极和裸电极相比,多巴胺-黑色素胶状纳米微球/聚苯胺修饰的电极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而且响应
H2S对人体毒性很大,而且易燃易爆,极易腐蚀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1],目前可用于检测H2S气体的气敏材料普遍存在需要较高工作温度.研究低温甚至室温下能够对H2S作出灵敏响应且具有较高稳定性的传感材料是H2S气体传感器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ZnFe2O4是一种尖晶石结构的n型半导体材料[2],具有较好的气敏性,当还原性气体吸附到其表面,将使载流子增多,电阻下降[3],因此在气体传感领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