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压抑的北方农民的灵魂自叙传——《红高粱》和第五代电影创作动因探究

来源 :新中国电影六十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ge228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红高粱》和第五代电影创作动因进行了分析。经过20年岁月沉淀,我们发现《红高粱》和第五代电影其实是远离宏大叙事动机,无涉意识形态自觉的“私人化电影写作”,是地道的北方“农民”的灵魂自叙传。张艺谋们总是把自己猎获的好看的小说故事,不问出处,一古脑地纳入自己的生活场,置换并延展为一个粗犷的、决绝的、悲怆的生命叙述,而它只属于苦难的北方,属于贫瘠、苍凉、沉迷于秦腔曲调中的乡党们。以地道农民的直觉、从下层社会的欲求方面,借助电影展开了旧时代关于北方乡村真实的书写。由生了张艺谋电影的核心姿态——情欲泼墨。巧妙的话题、语义、呈现的大幅度转换,将真实的乡村生活,变成一种可伸缩的“乡村记忆”,规避了意识形态可能的挞伐,也获得完整的自由言说的空间。
其他文献
本文对《电影评介》的十年历程与电影类刊物的改革进行了分析。1999年,在出版物改革的大潮中,《电影评介》走出了体制,走进了市场,《电影评介》这些年来因改革而实践的运作模式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电影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电影市场也与这两种体制相适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通过对60年来电影体制与电影市场各个不同阶段的回顾总结、研究分析,试图对
本文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围绕建立以营销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坚持以市场为核心的产品策略以及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中国电影应对开放的矛盾进行了探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电影产业在一个全封闭的计划经济箱体里运行;改革开放之后,电影产业终于通过长时间的整理,终于突破几十年一成不变
本文对中国电影业发展模式60年之演变进行了分析。1949年以来的60年间,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重大转折,完成了两个体系的塑造,即从1949年前的商业电影工业体系转向社会主义
本文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影产业格局的调整进行了探讨。银幕数量已成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甚至整个文化事业发展的“短扳”。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由政府主导,把放映市场中的
2006年12月2日,南开大学西南村叶嘉莹公寓内,两个醉心于古典文化传播的女性——叶嘉莹、于丹,经由中华书局穿针引线,遂得一次难得的对话。她们谈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她们谈对人
随着近代医学科学的发展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微量元素在人体生命中的作用和微量元素的缺少与某些疾病之间的关系。尤其老年人 ,由于年龄的增长 ,体内的微量元素逐渐降低 ,从而
经过近二、三十几年的广泛实践,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影视制作技术正在逐渐地改变着电影的制作、电影的观念以及电影的艺术形态。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事实上数字技术
本文对电视电影的艺术特征和社会记录功能进行了分析。电影艺术有着其他门类艺术不可比拟的社会记录功能,中国电影对此功能的运用尤为突出。随着电视剧和电视电影的出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