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医院管理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zg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1997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后,2000年又发布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是指导医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推进和深化医院改革,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文件精神,树立坚定的改革观与正确的发展观.政府大力改善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就医环境,建设与小康社会相匹配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与经济社会相协调发展的医院硬件环境.同时,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医院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影响病人健康,延误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给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有药物本身、患者的年龄、性别、特异体质、输液环境等,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坚持合理用药,及时发现报告并总结分析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对预防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防止发生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目的:建立GC法测定鱼腥草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的指纹图谱,以指纹对照品为标准,对各产地药材进行定性定量地评价,并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进行鉴别。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氢离子火焰检测(Gc-FID)技术测定不同产地的13批鱼腥草药材挥发油成分GC指纹图谱,确定共有模式及指纹对照品,以夹角余弦和相对欧氏距离为参考指标,分别从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对指纹图谱进行定性定量相似性评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检索技术(
艾滋病(AIDS)的肆意传播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出新的药物来遏制抵挡AIDS的泛滥。作者全面综述了现在已上市的五大类抗AIDS药物,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s)、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等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情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穿孔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7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的35例患者随后接受了α-2h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穿孔素的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HBV DNA载量、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肝功能等。结果:慢性乙肝患者中有37例肝组织穿孔素表达阳性,其中强阳性13例.穿孔素表达强度与血清ALT水平、肝组织炎症程度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关
目的:建立HPLC法快速测定中齐多夫定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检测波长为265nm。选用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1],流速为1.0mL/min。结果:齐多夫定线性范围在20-15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RSD为3.2(n=9)。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人体药动学研究。
目的:评价两种国产尼莫地平片剂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剂量双交叉实验设计,用HPLC-Ms法测定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两种尼莫地平片60mg后的血药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t1/2分别为(2.1±0.3)和(2.2±0.4)h,Tmax为(1.5±0.4)和(1.6±0.4)h,cmax为(28.21±7.12)和(28.79±7.56)ng·mL-1,AUC为
药物是预防、治疗疾病的特殊物资。既有促进健康的正面效应一疗效,也有妨碍健康的负面效应-不良反应。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文章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从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和医、药、护各级人员应各尽其责,履行其应尽的义务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目的:通过调查抗菌药物在我院的使用情况,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7年1~7月份的死亡病例病历,按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对用药方法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病历中应用抗菌药物的占78.3%,联合用药占应用抗菌药物病历数的44.6%,抗菌药物的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在临床合理使用的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和抗生素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6年6月间收治的65例并发sBP的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发热34例(52.3%),腹胀58例(89.2%),腹痛23例(35.4%),反跳痛14例(21.5%),腹部压痛49例(69.2%)。65例中44例进行过腹水检查,34例(77.3%)腹水白细胞总数(wBC)≤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3082例住院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296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总发生率为10.3%,皮疹发生率为9.6%(296例),其中单纯皮疹88例,占2.9%,皮疹伴其它系统表现一种或一种以上者208例,占6.7%;无皮疹者22例,占0.7%。总停药率为61.5%。结论: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反应多为全身性,